然能切中要害。
没想到有些骇人听闻了。
朱冲也不慌张,笑着说道:“家主身边,听闻一二罢了。”
众人无奈一笑,章楶也不由得被朱冲逗乐。
朱冲赶紧说道:“以我看来,我等的大伞,要有资历,也有大局观,要有铁血手段,要有坚定的信念,以我看来,章翁胞弟,章惇,最为合适。”
听到朱冲的话,众人都微微摇头。
章楶叹了口气说道:“我家胞弟,错走三步,以至于,再也没有回到朝堂的机会了。”
朱冲也知道章惇错了那三步,第一,错在先皇立储一事,第二,错在向太后如何垂帘听政,第三,错在信错了曾布。
哲宗驾崩时,要立何人为新皇的问题上,章惇主张立简王,但是,向太后主张立端王,因为她早已暗中在端王身边安插了眼线,扶植端王。
而这个时候,曾布叛变,与太后站在一起,最终,立了端王。
在立新皇上,章惇输了一城,于是,又想在太后垂帘听政上扳回一城。
在哲宗遗诏上已经写明,要请向太后垂帘听政。
是以,登基大典之后,大臣们便商议如何具体执行垂帘事宜。
凡是这种大事,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找先例。
本朝有先例最好,若本朝没有就参照前朝,前朝再没有就寻查古籍。
对大宋来说,太后垂帘,根本无须参照前朝,仁宗、英宗、哲宗,三朝都有类似情况。
细究起来,仁宗朝和哲宗朝类似,英宗朝单列。
仁宗和哲宗登基时,年纪尚小,太后亲临朝殿,与皇帝一起听政。
大臣们名为同时向太后、皇帝两人报告,实际上只是向太后禀告,并由太后裁度。
英宗朝则不然,在英宗生病期间,大臣们先在朝堂上参见皇帝,再去宫中拜见太后,凡大事请太后最终拿主意。
于是急于扳回一城的章惇,他的意见是,参照仁宗、哲宗朝旧例,由向太后和新皇同时上殿听政。
显然,他想重新讨好结盟向太后,避免皇帝和太后两边都得不到好处的的尴尬局面。
但是,作为曾经章惇手下得利干将的曾布,态度很明确,他坚持英宗朝先例。
无论其他人提什么反对意见,他就死死咬住一条。
“当年仁宗、哲宗,都只是个孩子,当今天子十八,已然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