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母彪全军开始逆击,对张冲部追亡逐北,甚至重新汇在王匡大纛下的溃兵此刻也把臂高呼,一时全军振奋。
但混乱的战场上,自矜的胡母彪没有看见其中的变化。
原先丢掉戈矛撤到阵后的张旦部,并没有再撤,而是重新从辎重车上抽出一支支簇新的戈矛,这些是先前张冲攻望秦峰大砦时准备的,这会用上了。
拿到新戈矛的张旦部,开始在阵后重新整队,这次他们排成了一个长五十人,宽两人的一个狭长方阵,其长度比胡母彪阵还要长,然后他们就开始缓慢向前压上。
那边慌不择路的李大目部和丁盛部,根本没有向后撤,他们只往后撤了五十步,就从中间分开到了两翼,露出了他们身后真正的杀机。
他们露出的正是一只甲械精良、士马饱腾的军阵,渠魁张冲就赫然在列。
却是原来谢弼为张冲赞划军机时,就指出彼辈背水而阵,我军攻势越强,彼辈求活之心就越甚。所以使攻不如使输,我军假意撤退,彼辈乘胜追击时,便可给他们当头一锤。
如是不知兵者,听谢弼此策,定然大喜若望。但知兵者肯定不会采纳谢弼此策。
因为这就是书生之见,一施行,必然要惨输收场。
阵前撤退为兵家大忌,前方一撤,后方如何知你是在诱敌?他们只当是前方真溃败,这如何不惧?这就很容易导致全军崩溃。
但张冲就用了谢弼此策,不是他不知兵,而是他不仅知兵还知己,他在第三层!
兵法是否有用,都要看本兵是否能施行,而张冲就有信心,认为自己麾下这只兵必然可以做到阵前撤退而不溃。
张冲的信心来自于与袍泽们近两年的同生共死,衣食同用。
更来自于那句“替天行道”,来自于那首“起刀兵、换太平,直叫天下复清明”,他这只队伍到如今,早已不是只乞活军,而是一只义师!
一只吊民罚罪、除暴安良的义师!
这也是他明明受降泰山盗二千,但仍旧只带了三百老兵来攻望秦峰的原因,就是他信任他们。
而这次他依旧相信这些部下不会抛弃他!
所以,他阵前令各屯将,丁盛、李大目部攻击完王氏部,一遇胡母氏兵冲锋,必须后撤诱敌,之后退至曲本部两翼重整,与本部一起发动反冲锋。
而张旦部必须死守丁、李二部左翼,一旦胡母兵冲锋,同样必须后撤诱敌,退至阵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