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政策也在变,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亦或者说任何一个整体,都要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正如李成梁在辽东做的种种事,在崇祯元年看来,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并且扶持他们一步步的上位,对日益庞大的海西女直四部进行掣肘,李成梁的行为,无疑于养虎为患。
但是,放到万历年间,朝中皇帝与臣子因为立储之事,闹得不可开交,而身为宰辅的申时行,又是一个极致的斡旋家,总是想从两派甚至三派之间,寻找平衡。
朝中六部尚书长期阙员,部事无法正常运转。皇帝身居内宫,三十余年不上朝。
张居正死,言官的不断崛起,人浮于事,自嘉靖、隆庆、万历初年的政治遗产不断被消耗,大明朝对于辽东的控制已经日益薄弱。
因为战略以及国家性质问题,导致不得不发动三大征来维护大明江山的日薄西山,不断的消耗着国力。
国内的土地兼并急速恶化,军屯失田。
隆庆二年,任庞尚鹏为右佥都御史,管理盐政、屯田,督办九边军屯,又与陕西三边总督王崇古一起,制定了极其详尽的计划,去实施开中法,屯田开中。
却又因此制败坏日久,已难收得实效,最后一次的尝试解决军屯流失失败后,军屯失田,已经到了政策无法调整?必须要动刀子见血的地步。
而辽东的边军腐败?战力正在急剧下降,精锐在万历三大征之后?正在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中。
而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李成梁的辽人制辽的策略,无论是对当时的大明?亦或者是对当时的辽东慕明之人而言,都是一种交待。
但是?放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再谈起李成梁,无不以养寇自重与养虎为患去评价李成梁。
如此这般,李成梁的评价的反转,就导致了此时朝中的风气。
耿如杞长期不在任境?而在归化城主持联军?抗击建奴西进,而且还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所以,耿如杞,才会获得大西王的诨号?时人谈起耿如杞,莫不以此人为李成梁第二论。
这很不公平?耿如杞自己压根就不想做什么大西王,他只想做大明的忠直之臣。朝中非议不断?若非大明皇帝至今对耿如杞表现了极大的信任,未曾听信这些谗言?耿如杞即便是再不想当这个大西王?也得被赶鸭子上架了。
大明就是充斥着这种官逼民反?民不想反又不得不反的腌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