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也很长时间里,借着为君父报仇的名义行事,收拢季明残部,拉拢人心。
直到多尔衮开始搞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之后,才逐渐的在瓦解着大明皇帝这个符号。
但是哪怕是搞文字狱搞得轰轰烈烈的搞了一百多年,都没有彻底瓦解之后,清廷终于反应过来,这样下去不行,遍地狼烟,四处都是起义军,越是文字狱,越是禁绝,就越多。
清廷终于寻了个道路,开始遵儒,弱化百姓心中大明君父的地位,推崇朱程理学,才算是勉强完成了国家构建。
大明皇帝不可撼动,可是不代表着朱由检不可撼动,他可是个活生生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如同天启皇帝一样,暴毙身亡。
但若是有了太子,有了皇嗣,就代表着朱由检现在这些政策,可以依托于皇嗣为符号,继续执行下去,而不是人亡政息。
不管是朱由检,还是大明的臣子,都清楚的知道,大明,已经完全无法承受第三次人亡政息带来的恐怖后果了。
所以,孙承宗劝万岁要孩子,不要太过于专注政事,忘记了后宫嫔妃,臣子们提着脑袋跟着你皇帝做事,也是需要保证的,而皇子,就是最大的保障。
比如高拱、张居正在隆庆年间的改制,一直可以持续到了万历十年,就是团结在朱翊钧的身边,围绕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对政策进行了连贯性的执行。
朱由检哪一天没了,但是皇位上是他的儿子,就可以连贯的执行政令。
所以,太子为何是国本?
就是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的重要人物,若是没有太子,皇帝的臣子,不太可能尽心尽力的办事。
不管是宋仁宗赵祯还是宋高宗完颜构,亦或者是明武宗朱厚照,再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们这些没有子嗣,臣子们在朝堂里,简直是群魔乱舞。
国本,国之根本。
朱由检一脸苦笑,这能怪他?
不管是周婉言还是田秀英,朱由检也是白天忙着政事,晚上也忙着正事,造人的事,他已经很努力的在进行了,但是这没有他能怎么办?
难不成找那个袁贵人试试?
袁贵人是个清冷的人,在信王府的时候,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喜欢女工,信王和她的袁贵人说话,袁贵人都很少搭话,突出一个高冷。
朱由检想到袁贵人那个做派,就是一阵脑袋大。
朱由检站起身来,看着靶场外的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