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眉看起来就是一个很有正气之人,面对大明皇帝的发难,冯英非但没有立刻跪下称臣万死,而是捡起了奏疏,细细读了起来。
冯英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杂卷,翻了几页俯首说道:“万岁,这本奏疏并非刑部所出,刑部对于郑鄤案,尚未公论。”
“臣以为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罪不至死,臣以为流放至岭南为宜,这是今天刑部的部议。”
“有人从中作梗,万请万岁明察!”
一本部议会议记录,这种会议记录几乎是每个参与部议的刑部官吏,都会有的一本,这属于京察内容,每年都要收到吏部检查的。
冯英除非蠢得像头猪,才会在这种事上造假。
而另外一本出自刑部的奏疏,就是那本文渊阁送来的凌迟的奏疏。
这两本都放在了朱由检面前,这里面一定有一本是假的,但是朱由检看不出来,文渊阁那些经年老吏也没看出来。
“有人看卿不顺眼?”朱由检左右看看两本奏疏,基本上相信了冯英说的话。
这个冯英,是刑部部议推举出来力挽狂澜,改变刑部形象的人物。
尤其是薛贞干的事,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自从薛贞被郭尚礼杀掉之后,大明皇帝迟迟未曾追究刑部,刑部上上下下惶惶不安,出自刑部的阁老李国普整日在刑部的日子,都远超在文渊阁的日子。
冯英这要什么政治头脑,才能在如此背景下,干出这等弱智到了极点的决定,凌迟郑鄤?
正如朱由检所言,谁给他的权力?
这件事,妙就妙在,前刑部尚书薛贞刚刚因为大不敬伏诛,现刑部尚书冯英僭越之事一出,大明皇帝必然怒极,冯英甚至连陈情的机会都没有,可能人就没了。
朱由检没有追查薛贞同党之事,并非朝臣们看到的那样没有追查,锦衣卫办案,那可是连街头巷尾走街串巷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不放过的主儿。
还有密谕这个途径在手的大明皇帝,其实早就追查清楚了,刑部上下只有薛贞一个心腹师爷算是同党,在天诛国贼那一夜,锦衣卫捎带着砍了。
这种不利于大明统治稳定的案子,朱由检当然没有公之于众。
所以在看到凌迟那本奏疏的时候,只有七分怒气,若是十分怒气,冯英这少数一个流放遣戍的罪责就扣下去,这躲在阴影里的小人,怕是已经在某处酒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