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予笙治水的方法为“疏顺导滞”。
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着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起到平息水患的作用。
为了不让一切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李予笙与李墨染两人就此事商议了许久。不仅如此,两人还多次奔赴实地进行考察。
反复确认可行之后,才召集百姓开始动工。
沈是之来益州,本是为了开导世人,给予他们精神方面的支撑。
但如今他发现了比单纯的开导拯救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开凿水道。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沈是之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有限,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和百姓们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和他们一同挖土、挑土。
得知国师的弟子也与自己一同下到淤泥里劳动,百姓们心中更是鼓起了一股劲,本是十分辛劳枯燥的事,转眼间竟也变得有趣起来。
沈是之的存在点燃了百姓们心中的希望,也许磨难的背后依旧是磨难,但他的话语却给了百姓们度过磨难的勇气,并使他们相信大雨过后终究会迎来天晴的一天。
李予笙走到李墨染身边,与她同看着人群中的那道身影。
李予笙道,“国师的这位弟子倒是不错,自开凿水道以来帮了我们许多”
“这是他应当做得,至少在他心里是这么想的。”
李墨染喃喃着,看向沈是之的视线并未离开分毫,“将百姓们的心凝聚起来,剑之所至、心之所向,这不就是历任国师存在的意义吗。”
李予笙笑道,“那他今后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成为一位倍受百姓爱戴的国师。”
“终其一生也只是个收拢人心的棋子,这有什么好的”
李予笙一顿,没有想到李墨染会说出这种话。
李墨染回过神,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她双眼一弯,笑道,“此次整治水患,二哥可谓立了大功,待到回京之后将会由下头的官员将一切整理上报,到时我也会在父皇面前多为二哥说说好话的。”
话题就这样被李墨染硬生生的转向了其他方向,李予笙没有追问下去,而是善解人意的顺着李墨染的话题往下说。
他道,“这都是我该做的,看着百姓们受苦,我也于心不忍。”
“二哥就不想借此机会离开佛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