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都被打散编入各个队伍中,对燕军整体的战斗力影响虽有,却不是很大。
而且白起所带领的燕军主力也不是急行军往襄平城前进,是徐徐平推而进,将周围各个城镇都纳入到燕国的掌控当中。
每占领一座城镇,白起都会任命投诚官员为燕国官员,燕国内阁早已准备好成堆的无名官照,给白起用于发放。
反正这玩意成本也不高
除此之外,白起还保留了地方原本的衙役和民兵体制,除了辽东关这种交通枢纽外,根本不留燕军驻兵把守。
毕竟这些普通城镇只有一个土围子,城防非常烂,里面还没有多少士兵,能打的士兵不是被收拢进郡城就是在辽东关一战中尽没,留下的都是歪瓜裂枣。
最重要的是,辽东关汉国朝廷的民望已失,就连那些当官的都不认为汉国朝廷能保住辽东和辽西两郡,这也是各地地方汉官投降无比麻溜的原因。
当然,这里也不乏燕军善待汉官汉人的举措。
哪怕是有着人屠称号的白起,进入汉地后,也尽可能的约束麾下燕军不骚扰地方,粮草辎重一般都是直接对口地方大族,让他们奉上养兵钱粮,而不是让士兵们自己去拿。
带兵抢掠固然可以获得更丰厚的战利品,但同样也会将燕军的名声彻底败坏掉。
燕国作为新起之秀,和匈奴人有着本质区别。
汉人畏惧并仇视匈奴人早已根深蒂固,匈奴人哪怕玩什么秋毫无犯的套路也很难得到汉人人心。
但燕国不同,绝大多数汉人对燕国都十分陌生,毕竟燕国总共才立国10年而已
陌生就代表着中立,中立自然不可能仇视。
再加上汉国被匈奴人一切两段,辽东辽西两军的门阀大族都急于找寻新的靠山,除了部分头铁的汉国死忠分子外,都不敢跟燕军对抗。
杨伟兵败身亡后,这一现象更是席卷整个辽东郡,投降派人多势众,导致那些主战派不得不抛弃祖宅携家带口进入唯一有能力抵抗的郡城襄平。
正是这些投降派的功劳,使得白起横扫辽东郡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没有遇到像样的战斗。
抵达襄平城后,白起眼里的郡城城防还不如辽东关险峻。
不是说襄平的城防工事修建的不够好,而是这里的地势远远不如辽东关。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白起可以用大军将襄平城四面合围。
合围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