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通过战利品缴获来弥补,有向新政府地区的大户人家摊派,也有到敌占区进行劫掠等等。
反正为了弥补物资无所不用其极。
战争进行到现在,之前拿下辽东辽西北平三郡定下的秋毫无犯政策早就失效了,白起唯一把持的底限就是没有对那些投靠过来的汉地大户人家出手。
也正因如此,汉国腹地的百姓对燕军印象下降的同时,却丝毫没有对燕军的作战起到阻碍。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普通黔首是没有资格反抗的,只要安抚住了地方大户,他们有的是办法压榨剥削老百姓,并保证他们不会作乱。
同样的道理,汉军那面的情势也不妙,派遣到前线的汉军根本得不到足额的军饷不说,还要被各级官僚伸手。
越是国家危难之际,这帮当官的越是肆无忌惮,因为大家都觉得汉国很可能就此倒下,自然要趁机给自己和自己背后的家族捞一笔出来,也不枉自己在汉国官场走一遭。
相对而言,反倒是蒸蒸日上,战场上占据优势的燕军,官员伸手的机率很小。
这不光是因为白起抓的严,更多的则是因为大家觉得燕国这一次可以完成蛇吞象之举,一跃成为已知世界的大国,甚至取代汉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然而然的,谁也不想在这时候因为贪墨一些小钱而失去自己的燕国官身。
燕武13年年末,姑夕王部和东胡卢王部横扫整个东胡大草原,将本就地广人稀的大草原差一点变成了无人区,燕国的国君赵作仁却下令不抽调一兵一卒,让白起全力以赴应对汉地的战斗。
这一幕让本来抱着希望的汉国将军彻底死心,那些心中摇摆不定的汉地地方实力派世家也不再左顾右盼,纷纷朝着燕国递出来的橄榄枝下注。
一时之间,汉地到处都是打着大燕旗帜的地方实力派造反军队。
四处扑火的汉军被白起抓住机会,一战歼灭超过十万汉国正规野战部队,其他地方卫戍部队和杂牌军更是溃散无数。
常山郡、渤海郡、齐郡、东莱郡、赵郡、鲁郡、琅琊郡、沛郡、楚郡等十多个汉地郡治相继沦陷,其中大半都是不战而降。
短短半年功夫汉地近半国土城头变幻大王旗,插上了燕字大旗。
汉地南方的边境地区也与中枢长安彻底隔绝,在燕人派遣的使者协调下,南方边境的汉军独立称王,和汉国切断关系,燕军保证不对他们进攻。
在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