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武20年对大燕王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在白起南征的同时,长安的迁都和登基大典终于准备妥当。
此时,整个汉地包括没有被白起拿下的南方边境各地汉军藩镇,也都已经承认大燕王国的宗主地位。
现在的燕国就如同赵作仁上辈子西周最强盛的时期,下面分封了一地诸侯,但自身掌握了主要城市交通要塞关卡,和大量的人口。
边境的分封诸侯实力较强,内地的分封诸侯实力较弱。
看似大燕王国比较零碎,但只要赵作仁这一点君主没有死,燕国的宗主地位就牢不可破!
毕竟大家都亲眼目睹了曾经的强汉是如何被赶入南方蛮夷的穷山恶水当中生存。
在长安建都称帝,建立大燕帝国,也是赵作仁为了照顾汉地民众的情绪,才做出的选择。
甚至连汉地的郡治和地名都没有丝毫更改。
毕竟燕国拿下汉地,除了跟汉朝正规军交战外,大部分地盘都是不战而下,和汉地平民百姓相处的十分和谐。
登基大典隆重而单调,燕京并没有被取缔,而是作为陪都孤悬辽东关之外。
用来震慑关外宵小。
毕竟中枢朝廷远离关外之地,关外之地还有大大小小众多分封的将军和武装大地主,这些人可不是已经被驯化的汉民,野性还是很强的。
汉人总是称呼燕人为燕蛮,其实说的并不是赵作仁这个燕王,赵作仁和他的内阁掌权以来,除了好战外,一直都遵循汉地的民俗文化,但燕国治下的领民却成分复杂,尤其是朝鲜半岛的民众和扶余人肃慎人,在汉人眼里真的就是半个未开化的蛮子。
当然,随着战争的延续和胜利,关外之地的人口青壮消耗极大,关内的汉人也有大量参加了燕军体系,填补之前作战的消耗。
燕国的主力作战师之所以人数始终没有下降,就是因为白起一边打仗一边招募新兵,吸纳溃兵战俘补充损耗。
只不过燕军一直在打胜仗,所以才没有显露出虚弱来。
而进入汉地后,燕军劫掠获取了大量的汉军优质扎甲,武备逐渐拉到和汉军一个级别,综合战斗力自然也就提升上来了。
频繁的战场让燕军的新兵很快就磨练成老兵,不合格的自然也就在战场上被淘汰掉了,过程固然很残酷,但确实用最高的效率让燕军完成了蜕变,成为和颠峰时期强汉一样的军事集团。
同时,大量接受汉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