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肯定是没问题的,读起来不通顺,那就一定是读者的问题了!
其实不然,
那个时代大文豪的文笔自然是毋庸置疑,之所以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通顺,是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借鉴了一些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方式,比如倒装、通假,
再加上当时为了强行推动白话文写作,不少文学家又在文章里面加入了一些口语化的语句,甚至是方言,
这样后来人读起来,自然就会觉得有点别扭。
等到建国后,文学创作开始以劳动人民为中心转移,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看懂,这时候的写作方式就更加直白化,
但是创作人接受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都让他们不可避免地用上一些传统的写作技法,
这样在读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文绉绉的感觉。
不像几十年后,网络文学发达,写作也都变得非常通俗直白,谁要是在文章里加点通假、反讽之类的修辞手法,可能就有一些人看不懂了,
那时候的写作也是最容易被直观理解的。
但是现在么,
陈建国就要找那种“文绉绉”的感觉,
别以为小学生就不会文绉绉,什么样的教育养出什么样的文风,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和日记是硬性要求,而且老师每天都会认真批改,纠正不好的写作习惯,
其中就有太过白话,
直白和白话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白话文也需要文学性,这是目前文学家的共识,不能什么样的大白话都往纸上写,
另外写作的时候,要尽量用浅显的词语表达清楚意思,
若是谁能够用文言文写一篇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文章,那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比如韩愈!
陈建国当然不敢跟韩大先生比,甚至不敢跟别的专业文学创作者比较,但是要写一篇能够发表的文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笔,
除了精雕细琢,别无他法,
那就慢慢磨吧!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边一条虫 作品《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第126章 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