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稿纸看完,先生闭着眼睛想了想,竟然又重头开始看,
这次看得更仔细,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看,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看完这篇不过两千多字的演讲稿。
看完之后,先生靠在沙发背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眼神复杂地看着陈建国,“这是你自己写的?”
陈建国双腿并拢腰背挺直,轻轻点了两下头,“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
顿了一下,又说道,“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先生指正。”
先生摇摇头,将稿纸放在一旁的茶几上,想了想说道,“在遣词造句方面,确实有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你这篇演讲稿,最重要的地方,不是写作心得,而是对李先生理论的运用,”
他说着抬起头看向陈建国,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想到,将李先生的理论运用到写作当中去的?”
陈建国不假思索地说道,“最开始我也没有刻意去运用李先生的理论,是后来搞创作的时候,自己没办法找到思路和创作结构,有一次阅读李先生的著作,里面提到要将人民群众和敌人划分清楚,敌人的类别也要分清楚,就想到要给人物划分立场,
在划分立场之后,再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去勾勒性格、语言、行为习惯等特征,
就这样,慢慢的,我觉得创作似乎变得比较容易了,
再写新书的时候,就习惯先看一看李先生的理论,从里面汲取营养,再运用到创作里面去,就可以很快写完。”
听着他的话,先生不禁连连点头,随后笑道,“你这个办法很有借鉴意义,也算丰富了创作的方法,很值得推广。”
陈建国抿着嘴微微笑了笑,心里默默想着,等推广之后,您可别骂人就好,那时候已经不是丰富创作方法的问题,而是直接将其他创作方式逼死的问题,
但是现在,从上到下,一个看到这种结果的人都没有,他们都只看到李先生理论对创作的指导价值,
这时候谁又能猜到,一把刀用歪以后,会造成那么惨烈的结果呢。
茅盾先生举起手里的发言稿,说道,“这份稿纸能不能先放在我这里?我让人抄录一份以后,再给你送过去。”
陈建国回过神来,立刻说道,“如果您不嫌弃,可以留着,我自己抄了两份备用稿。”
先生顿时哈哈大笑,“你倒是小心谨慎,一点都没有少年郎的马虎大意,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边一条虫 作品《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第220章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