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力可说不过去,尤其出了郑军强这档子事,更加要好好表现,否则肯定会被村里人瞧不起。
人多力量大,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这座知青点也一点点的成型,
地基和底墙用的是当地山区随处可见的石块,建筑队的老师傅用石灰、泥土和其他几种材料调成的砂浆充当混凝土加固,据说能用二三十年都没事,以后修修补补又能管好些年,
一楼的框架出来之后,在上面架好层板,又在层板里添加了烘干的碎草和炒熟的沙土充当隔音层,再铺上木板,随后便开始建二楼,
二楼就不是石墙了,而是用了双层木板,虽说里面没有填充什么东西,但隔音保暖的效果都还不错,
最后就是上梁加瓦。
建房子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从村里就地取材,为此罗队长散出去一笔数目不算少的知青安置费,
其他如石灰、瓦片这样的材料,就要到公社上去买,
但不管是村里就地取材,还是去公社买,所有支出罗队长都列得清清楚楚,定期给知青们报账,大家也都很放心,
不到一个月,知青的房子便已经建好,
总共三座房,最边上的是一间大屋,通体由石头建造,连屋顶都是最廉价的茅草,屋子呈南北走向,在中间两边各开了很大的两扇门,这样不会影响光照和通风,也能遮风避雨,
不过这座房子并不是给知青们用的,
当时陈建国画设计图的时候,看这块平地很大,便多设计了一间教室,想的是给村里孩子做上课的教室,
毕竟来了一趟,不能总是混日子,哪怕为了跟当地村民搞好关系,把日子混好,也要留下一点东西,他暂时能想到的就是学校,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块平地本来就是为了修学校才开出来的,这下也算歪打正着,
所以这一座房子,所有的建筑材料和人工,都没有算在知青头上,而是由附近几个生产队的人共同承担,
以后他们的孩子都可以来这里读书,不用翻山越岭去前面龙山6队的小学。
从教室的两端往里走,是一座小操场,操场不大,只能容纳四五十个学生做操,不过在这里也够用了。
操场北边是一座两层小楼,这里才是知青们的家,
由于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过来,陈建国直接设计了20间房,每层10间,男生在一楼,女生在二楼,可以通过外置楼梯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边一条虫 作品《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第285章 搬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