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怎样?”
王丹回答说道:“还真是如大率适才所析!难怪他昨日攻城怠慢,今日又不用本部精卒上阵。”
“大率,大率且慢动怒!以在下愚见,这封箭书不见得是真。”箭书不长,字体即使再小,一张小小的绸布上,又能写下多少个字?季猛一目数行,已将箭书看完,听到了王丹此话,他一边把箭书也还回案上,一边急忙赶在力子都将要发怒的关头,插口说道。
力子都再度抬起的手,悬在半空,没有落在案上,他转顾季猛,说道:“不见得是真?”
“大率,这封箭书中,固是有言,说‘得董君书’,可是细辨箭书中言辞,却疑点重重。”
力子都问道:“有什么疑点?”
“箭书中说,察董从事为何作乱,不,应该是为何‘举义’,是为父报仇。言称此系复仇的孝行,按春秋大义,可不治罪。因此,他可以向朝廷上书,请赦董从事此罪。云云。以此来说辞,来向董从事示宽好。可是大率,就国法言之,董从事所犯之罪,可不仅只是聚众杀人,为父报仇之此一罪也!他更是报完仇后,尝攻其县邑。聚众犯城,与造反何异?这可是不可赦的谋逆死罪!箭书中对此,却是一言未有道!大率,这岂不可疑么?”
——汉家治国,袭自前秦,本重律法,到董仲舒时,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决狱”的观点,认为应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是乃季猛话中所说的“按春秋大义”此句之意。“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复仇是春秋的大义之一。
“春秋决狱”的儒家观点,力子都也是知道的,并且因为是为父母报仇,而最终郡县长吏将杀人之人免於治罪的事例,他也听说过些,所以对箭书中之此说辞,他才会相信。
他说道:“不可赦的死罪?”
季猛说道:“谋逆之罪,法不容赦!大率,箭书中对此却只言不提,故我以为,此封箭书所言十之八九不是真的!”看了看王丹,继续与力子都说道,“在下愚见,恐是杜俨的离间之计!”
“离间之计?”
季猛说道:“大率,杜俨其人素有谋略之名,行用此计,不足为奇。”
王丹摸着胡须,含笑说道:“军师此论,乍听起来似有道理,然却经不起琢磨。”
力子都问道:“王公,此话怎讲?”
王丹侃侃而谈,说道:“大率,刚才在下已经问得清楚,大率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