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么?那其他剧种呢?”郭康问:“难道是因为都不行,所以罗马戏剧才一直没有希腊戏剧出名么?”
“其他戏剧的话”李玄英逐个给他列举起来:“首先,是上层。相比于希腊人,罗马上层的文化水平确实不行。”
“引进希腊戏剧体系的时候,罗马人也学了各类剧种。但元老们没什么文化,只会让人制作各种强行给自己祖上歌功颂德的剧目。这种剧里,因为主要角色都是穿紫袍的显贵,所以也被俗称为‘紫袍剧’。”
“这种戏剧有什么代表么?”郭康问。
“没有什么出名的。”李玄英摇头道:“紫袍剧的水平普遍很糟糕。很多剧本都吹的太尴尬,罗马人自己都看不下去,所以几乎都失传了。”
“好吧”郭康感觉这个解释也行:“那其他的呢?”
“民间流行过一些笑剧和摹拟剧,但有水平的也不多。罗马人热衷的这些戏剧,基本都是描述家长里短,讲述一些互相欺诈、互相打官司,以及夫妻互相不忠、彼此争执之类的话题。虽然当时很流行,但普遍没什么营养,所以后世也不出名。”
“这些民间俗事也不是不能写吧。”郭康提出:“如果能写好世俗小人物的故事和心态,其实也是不错的。”
“可能是真的不擅长吧。你看,最简单的情感戏,就是爱情戏。但罗马人就写不出希腊人那个味道。”李玄英举例道:“希腊人似乎情感更激烈,他们能写出那种刻骨铭心的醇厚爱情。不管结局是团圆还是悲剧,都能给人很强的震撼。但罗马人”
他挠挠头:“剧作家泰伦提乌斯曾经引进和改编希腊戏剧。其中一些爱情剧里,角色在被爱情折磨的时候,会选择自杀。但他发现,罗马观众不能理解这种行为。”
“罗马人眼中,自杀是一件极其壮烈的事情,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所以,他们觉得,因为爱情就神魂颠倒、要死要活,是过于矫情的表现,并不能取得观众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最后,泰伦提乌斯只好把相关的情节都直接删改掉。”
“当然,我估计这和剧作家自己水平有限也有关系。泰伦提乌斯是当时的剧作家里,成就最高的一位了,甚至罕有地得到过奖赏。但他的笔力依然不太行,和相近时代的希腊剧作家比,也就是半个喜剧作家米南德的水平。”
“另外,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凯撒对他作品的评价。”他又特意补充道。
“那罗马人到底喜欢什么?”郭康追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第二百一十一章 喜欢催更的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