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郭康和这位新来的军官聊了不少,大致了解了他的情况。
据他介绍,他之前在“巴西尔之锤”担任军需副官。其实,就是帮忙四处采买东西的。
先前,他慕名来大都求学。结果到这里之后,却一直不怎么顺利,盘缠花光了也没能成功落脚。好在当时,军队正在按习惯,临时招收后勤官员。
他之前在纽伦堡,学过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跟着经营盔甲商行的舅父跑过腿,算是有了相关经验。因此,就成功被录用了。
紫帐汗国有个传统,就是出征方向确定之后,会从全军中,征调一些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的人。因为人手经常不够,也经常额外招募,作为补充。
郭盖留下的条令认为,在非本土地区行军,要委任诚实严谨的担任军需官,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要寻找可信的人充当副手,而不是让士兵们自己直接去民间采购。
因为放大家出去,各自搜集粮食,很可能造成混乱。总有人不想花钱买,想把资金吞下,然后在当地白拿。这就违背了稳定秩序、营造良好形象的初衷。
所以,不如挑选可靠的人,集中进行采购,再找一些熟悉当地市场和其他具体情况的人帮忙,避免造成混乱,也能防止被人蒙骗。
当然,军需官是个肥差,肯定会有人贪赃受贿,上下其手。但现实中,能维持一个相对不太坏的制度,就已经不错了。再怎么说,对付一个军需官,也比对付一群乱兵简单多了。
由于作战需求,负责采购的军需官经常还要身兼间谍和斥候的角色。他们要先于大军,进入敌占区,了解当地各种物资的储备情况。有可能的话,再和当地人进行接触,谈定价钱,提前准备好补给品。
很多地方的人,对领主的归属感并不算强。遇到乐意给钱的,当地人反而经常十分惊讶,很乐意配合,把物资出售给这些“敌人”。
大概十年前,紫帐汗国攻打阿勒曼尼时,出现了被称为“赎罪券带”的现象。罗马公教教会事后发现,在紫帐汗国行军路径附近,赎罪券销量都上升了。
教会专门派人调查,才发现,原来是当地人都热衷于把物资卖给紫帐汗国,收获了不少钱财。事后,有人觉得这么勾结异端不太好,于是灵机一动,购买了赎罪券,把这不得已的小过失抵消掉,然后又可以安心生活了。
不知道哪个大聪明发明了这种方法,一时之间流传颇广。
当然,教会倒是乐见其成,没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第二百四十四章 训练时长两年半的军团新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