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忙,宁繁就告辞了,他还得去一趟仁心堂,挺久没去了也不知怎么样了,还得去瞧瞧念夏呢。
一到仁心堂就听见隐约的读书声,看来柳叔确实是个教书的料。
正在院子里忙的人立马围了上来,“东家来了!”
“有些日子没来了,来帮忙把车上的东西搬下去,最近让会做衣裳的婶子都忙一忙,把棉衣赶出来。”
几个妇人连忙答应,他们现在穿的都是各家捐善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好了,从前别说是棉衣,就是芦花衣都穿不上,每年冬日破庙里都会冷死人。
宁繁瞧了瞧院子里有些生面孔,应该就是后来来的人。
因为办了仁心堂,官府就干脆把镇上乞讨的人都送了过来,也有一些是附近实在活不下去的妇人小孩,被送来这里,起初也就是碰碰运气,没想到还真收下了。
不过送来的人都是要派人去核实的,有些想浑水摸鱼进来躺平的,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虽说是有资助,但宁繁也不打算养着他们吃白饭,除了还不会走路的小娃娃,都是要做活的,有明确分工。
学做木匠的做了简单的器具拿去孟家的木匠铺子里卖,除了给孟家的分成,剩下的一半交给仁心堂平衡开支,一半就给他们自己拿着。
妇人就做些绣花的伙计补贴,或是跟着厨房做些吃食,机灵的就安排去做货郎,总之都得有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日后攒够了银子搬出去也能自立门户。
至于那些个懒的,不愿意做活的,也不可能丢出去,宁繁就让厨房每日三餐给一碗糊糊,不饿死就成。
现下虽然进账还不算多,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大家瞧见白花花的棉花都乐开了花,这可是好东西啊,以后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宁繁已经定了一批炭火,大约过个一两日就会送来,现在仁心堂的管家是一个叫黄善的人,是个老实汉子,从前在破庙里救过不少人,所以大家都很服他,俨然是老大哥。
宁繁跟他商量着炭火的分配,一斤能用来取暖没那么多烟味的炭火最便宜也得六文钱,仁心堂人多,得省着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