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是因为彼时的人们,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相信这地下的热泉是地脉阳气所汇,可以祛病驱邪。
虏酋努尔哈赤死前的一天,还有“上不豫,幸清河坐汤”的记录。
待坐汤之后,牛道士还特意请来了城中的戏班,唱上几出大戏。哼那么几个小曲,其中有几个扮小旦的少年,也是身姿具妙的......
按牛道士的想法,待这样一条龙的接风洗尘之后,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宋献策带着自己一路上讲的故事,完全可以回长安交旨了。
等宋献策临行之时,自己还可以给他揣上些肉夹馍一类的潼关特产带回长安,可谓宾主两相宜。
没想到宋献策却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下来车之后,非但没有跟着牛道士的引领,进入府衙。反而停住了脚步,四处张望起来。
不多时,便指着府门上那块“辅事饬民”牌匾上的血掌印,道:“这个血手印是怎么回事啊?”
牛道士对此早有准备,指着赤练仙子的落款对宋献策,道:“这话说来也巧,刚才与我们同车的那位大侠,他便是赤练仙子,而这匾额上的落款,正是他亲手所题。”
“那一日潼关血战,对面的建虏乱箭如飞蝗一般。这个赤练仙子大侠身受十余处箭创,依旧死战不退。”
“后来他不知道从哪找来了一个百姓的八仙桌面,顶在了阵前。当时建虏的乱箭如雨点一般射在八仙桌上,赤练仙子却抵着八仙桌向前冲锋。最后杀得建虏大败。”
“等此战过后,才发现八仙桌上除了那些箭羽之外,还留下了他一个沾满血迹的掌印。”
后来巫山伯马大帅感念此战中大侠们的功绩,就把这个八仙桌改制成了牌匾,悬于府门之前。为的是让潼关百姓不忘那日齐心抗虏之事。”
“当然,您现在看到的这个血掌印可不是当天留下的血迹了,是后来在原来掌印的位置,又让赤练仙子用印泥加盖上去的。目的是为了让颜色经久不退。”
宋献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看了一阵,犹疑道:“我记得原来督师府衙好像不在这啊?是不是挪了地方”
这潼关宋献策也来过几次,对督师府衙多少还有些印象。总觉得面前这个怪模怪样的督师府衙有些不太对。
一般来说,府衙里面的大殿,都应该是“庑殿顶”的形制,而这个督师府衙后面的那座高楼,却明显是个“硬山顶”。在规制上只能算是百姓府宅,差了府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