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三案爆发,十几万颗人头落地,这其中又有多少无辜冤死者?
洪武皇帝借惩治贪腐为名血洗官场,将门,手段之狠,亘古未有呐。
所以在我看来,洪武皇帝对于文臣武将是骨子里面的不信任,皇帝更信任的是他的儿子,家天下的观念已然深深植入洪武皇帝身上的每一寸血肉当中。
所以他分封诸王镇守大明江山,册立九位塞王掌控兵权戍卫边陲。
太子仁厚,在军中、朝堂以及诸多藩王中威信卓著,他若能继承大统,天下自安,然而现在太子已经不行了
诸王蠢蠢欲动,固然是觊觎那至尊宝座,但是何尝不是要自保。
燕王雄武最像陛下,而秦晋二王又不为皇帝所喜,故而燕王认为自己并非毫无希望。
然而在我看来,立燕王为储,绝无半点可能。”
道衍奇道:“檀越如此笃定,贫僧倒是想听听高见。”
“高见不敢。”冯毅呵呵道:“因为洪武皇帝说句好听的叫英明神武,颇有决断,说不好听些便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他追求完美,总结历朝历代教训后便想要立万事不移之法传诸子孙,想要子子孙孙在他限定的框架内严格执行自己定下的政策,如此一来在皇帝眼里,就会没了纷争,大明自然就能传之万代。
颁行大诰祖训皆是如此,只可惜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终究是那么的残酷无情。
人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没有私心杂念,他立下的大法祖训其中弊端重重,或许皇帝自己也清楚,但是他选择了相信或者也是因为性格使然让他根本不愿意去承认。
那么既然皇帝在祖训当中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就不可能亲手修改或者废除这一制度,这不是要面子的问题,而是废除这一制度在他眼里就意味着纷争,意味着动乱,是弊远远大于利,所以劝谏无用。
所以说就算洪武皇帝立子为储,皇帝也只会立秦王朱樉,晋王都没半点可能,更别说燕王了。
至于什么燕王像不像皇帝,这一点毫无用处,因为就算是英明神武如洪武皇帝也不敢保证后世继位的嫡长子个个都是明君,所以在祖训中提及若皇帝身边出现奸邪,诸藩王可起兵清君侧,名为靖难。
皇帝把朱家人想的太好了,把人的私心想的也太好了
这一套理论依据支撑起了皇帝宏大理念,却也为后世埋下了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