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的海洋?
如果这不是舍本逐末,什么才是?
用海外掠夺或者正常贸易获取到的财富来建立一只精锐庞大的水军力量,通过这只水师来肃清东南沿海,痛击盘踞在各个小岛上的倭寇,再发展近海乃至远洋贸易,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片板不得下海,以为这样就能杜绝东南百姓从匪,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堵不如疏这等浅显的道理,大臣可以因为私利而视而不见,但是皇帝都不懂,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冯毅原本打算旁敲侧击劝谏,目的是让朱元璋允许自己进行海外贸易,自己可以向朝廷甚至仅仅只是内廷缴纳高额的赋税,但这个念头刚升起来就被彻底打消了去。
因为冯毅担心他这个提议会不会触及朱元璋的底线,若是触及那会是什么下场?
至于第二点则是宝钞
为了弥补贵金属的流通不足,大明学习宋代发行纸币也就是宝钞,于是大明开始钞币同时流通,只可惜皇帝也好,大臣也罢几乎完全没有丝毫的金融概念。
执政者不明白经济规律是行政命令所不能控制的,支撑纸币坚挺的只有储备金和政府信用。
为了应付庞大的国家开支,发行远远超过储备金的宝钞,最为直接的后果自然就是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宝钞彻底贬值。
洪武八年,一贯宝钞价值铜钱一千文,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只能折铜钱两百五十文,短短十五年时间纸币贬值四倍!
五十年后正统年间,每钞一贯,折铜钱二文,宝钞贬值五百倍。
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质疑封建时代是不是具备发行纸币的条件,这一点在冯毅看来并不客观。
纸币出现是金融经济的一次划时代的伟***,具备里程碑一样的巨大意义,但是同样也具有无穷的隐患。
隐患就在于皇权!
皇帝不管如何被大臣掣肘,他终究是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皇帝没有金融概念,以为没钱了就可以印纸币,似乎从来没想过货币贬值,或者根本就是饮鸩止渴。
什么人最有钱,后世流行的说法是开银行印钞票,冯毅想从皇室拿到货币发行权!
但是很显然,他要真敢不知死活开这个口,那最后一定是死的不能再死。
“知道朕为何不杀你,还让你在朕面前大放厥词这许久?”
“陛下心胸开阔,自然不会因为臣几句妄言而降罪。”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