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列侯就国的诏书刚刚下发没几日,刘恒的龙案上便摆满了列侯们上的奏疏。
刘恒仔细地将奏疏都看了一遍,眉头顿时紧锁起来。大臣们不但反对,而且其中痛心疾首者有之,言之昭昭者有之,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矛头指向了贾谊。遭遇强烈抵制本在刘恒德意料之中,然而他却万万没想到连丞相周勃,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冯敬三公竟然也无一例外的加入反对行列。
刘恒到吸了一口凉气,如果双方僵持下去,势必矛盾加深,如若置之不理,于国无益。况且此事若无法得到三公重臣们的支持,几乎不可能成行。
疏忽之间,刘恒有些迷惑了,柱国大臣们为何要反对这件于国大利的事情呢?恐怕他们不单是就事论事这么简单,而且更加让人费解的是,但凡贾谊的参与的事情,老臣们大都不问好坏无端反对。虽说贾谊的性格过于激烈,实干大才有待观瞻,但其论辩之才已确凿无疑,其为国为民之心,也是令人赞叹的。庙堂之上,大才若无法立足,那我大汉庙堂岂不成了腐朽之地?
刘恒斜靠在卧榻上,微闭双目,眉头紧锁,心中翻江倒海,苦思良策。
突然间,他睁开双眼,取来一支牍,上写“谨言缓行,立身固本”,并口述了一番,让内侍传旨给贾谊。遣列侯就国虽然是贾谊的谏言,但刘恒也是深为认同的,在刘恒看来,富国富民重要,朝局稳定也重要,两者无所谓孰轻孰重,只能是相辅相成的。依目前的情势,必须缓和一些才行。这是他给贾谊的机宜之所在。
当内侍回来复命之后,刘恒稍微松了口气。刘恒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思索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猛然之间,他突然想起此前贾谊的上的另一道奏疏,论积贮疏。
刘恒再次将奏疏拿了出来,再细细读了一遍,看着看着,他一拍几案道:“讲得好啊!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读到这里,刘恒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帝王功业岂止在朝政,劝课农桑不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功业么?列侯的事情要解决,但也无须急噪推进,平缓推进才是万全之策,操之过急,反倒容易生出乱子来。倒不如从其他方面先行突破,打开一片新天地来。
刘恒哈哈大笑,他欣喜地向殿外疾呼:“来人,传旨,孟春之日,朕要亲耕籍田!”
亲耕籍田原本也是贾谊的意思,刘恒今时今日采纳这个建议,用意不言自明。他要让群臣明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