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之后,邺城,济世堂。
三月之前,济世堂里来了一位姓慕的公子,本是来应征学徒的,没想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不仅已经将济世堂老板赛华佗的医术学了七八分,更是开创了许多创新疗法是当今世上闻所未闻的,因此,慕公子在邺城名声大噪,短短时间便成了济世堂的顶梁柱,求医者络绎不绝。
济世堂本就是医学世家,有了慕公子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三个月之间,邺城不管规模大小的医馆都陆续关门大吉,一部分是因为经营不下去了,而另外一部分却是自愿关门。
原本这是一件坏事,可偏偏这些医馆却欢欣鼓舞,原因是济世堂扩大规模之后,将那些主动倒闭或者被动倒闭的医馆里的医者都吸纳进来,扩大经营规模,更是在邺城各处设置了分堂,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虽然看起来各医馆是倒闭了,可事实上收入却更胜从前,藉着济世堂慕公子的名声,从邺城各临城慕名而来的求医者越来越多。
济世堂每月定期培训,定期考核,更是鼓励大家共同研讨医术,在古代,医者都以治病救人为毕生追求,所以对于济世堂的这一举动,大家都是极力支持,
而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让各个医者相互之间扬长避短,最大的受益者不只是济世堂,因为,每月十五济世堂都会免费义诊一天,这也是当初依依要来当学徒的原因。
而济世堂能够达到目前鼎盛的局面,自然是因为依依的建议。
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加上一些现代的新技术,什么新技术居然能在资源缺乏的古代派上用场?用依依的话说,要合理利用,比如接下来发生的事:
“慕公子,慕公子,不好了,李大娘又晕倒了!”
依依正在济世堂里看诊,突然有人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依依抬头看向来人,原来是医馆里跑的最快的伙计:张阿毛。
济世堂有一支类似于现代120的急救队伍,专门救助那些需要急救的病人,因为古代没有电话,所以依依在当地招募了一批跑的比较快的人作为“电话”使用。
当然,依依也想过会武功的人尤其是会轻功的会跑的比较快,但是,招募启示张贴出去,却没有什么武林人士来应聘,想想也是,但凡有点武功的人都是志在四方,指望在江湖中闯荡出一些名堂,所以,告示张贴数日,并没有武林人士前来应聘,这也让依依有点小小的失望,难道救人就不是什么大义之举?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