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已。
李如松那封奏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皇帝如此明目张胆的偏袒,只为了维护这封奏疏的正确性?
万历皇帝明显不愿意继续在寿宫问题上纠结了,当即决断说:
“李如松所言,朕深以为然!就按李如松奏疏办理!”
李植顿时急眼了,恳请道:“陛下三思!大峪山实非吉壤!”
万历不想让李植等宠臣继续反对下去,这样会导致都下不了台,又强调说:
“朕志已定,寿宫不须另择地方,就在大峪山,不必再多言!
筹备妥当后开始兴建,徐文璧、申时行主其事!”
听到这里,大臣们都明白,皇帝已经下定最后决心,就采用大峪山方案,再反对也没用了。
众人心里感触各有不同,申首辅只觉得今天自己什么都没有干,好像躺着就赢了。
其他人则感到,这趟算是白来了,扈从大臣谁也没能在皇帝心里上分。
那李如松人不在这里,但从百里外飞来一封奏疏,就把所有的机缘全部抢走了!
最关键的是,大家还都看不懂、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皇帝看了李如松的奏疏后,立刻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万历皇帝退朝前,又下旨道:“李如松进言有功,升为都督同知,领双俸禄,赐飞鱼服。林某.”
旁边捧着奏疏的太监连忙提醒说:“苏州府吴县武举人林泰来。”
万历皇帝继续说:“林泰来赏银百两,绢五十匹!”
对于大明皇帝而言,对普通人这种档次的赏赐,就算是“大手笔”了。
李植还是不甘心,他今天的遭遇,就像是毫无预兆的溃败,体验实在太差了。
用五百年后的术语来形容,就像是被“机械降神”了。
“既然陛下嘉奖林泰来,那此人让诚意伯断腿之事,又该如何处置?”李植泄愤说。
万历皇帝随口应付着道:“该赏就赏,该查就查,此之谓赏罚分明也。”
寿宫择址这件事就算尘埃落定,彻底结束了。
但在大臣心里,好像又没结束,因为真正的谜底并没有揭晓,皇帝为什么如此欣赏李如松的奏疏?
申首辅最大的党羽、吏部尚书杨巍在行宫外面,非常好奇的对申时行问道:“李如松奏疏里,究竟暗藏什么机锋?”
申时行无奈的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