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兵杀人极多,放归依亲,就是放虎归山。
现在凌云翼也不用头疼了,皇帝的意思是,让客兵跟着凌云翼到山东去,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杀人就是了。
“陛下,一千五百众恐怕不够。”谭纶十分肯定的说道:“连一个步营都凑不齐,臣以为三千余人比较合适,最少要凑一个步营出来,才容易指使。”
三千人的步营规模是戚继光长期实践的结果,人数太多,平倭荡寇其实就有点浪费,人数太少又不顶用,而三千人,不多不少刚好够用。
看谭纶的意思,是直接把孔府当倭寇对待了,居然需要一个步营防止出大乱子。
谭纶始终是大明朝最激进的那个廷臣,这和他做官的经历有关,他从做知府开始就在打仗,打了一辈子仗,满脑子都是武夫思维,遇事不决诉诸于武力,而且往往行之有效。
封建帝制国家,其实就是典型的先军国家,因为皇帝要维系自己的皇位实现统治,就要掌握暴力,在封建帝制国家里,最大的暴力,就是军队。
谭纶的武夫思维,行之有效的原因就是体制问题。
“大司徒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户部尚书王国光,这位是新阁老。
新的入阁名单,最终已经确定,申时行未能入阁,取而代之的是王国光,申时行、马自强、吕调阳都是张居正的铁杆,申时行连续上了四道奏疏而后面圣,跟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申时行不是不想入阁,不想升官,当官干什么?
申时行只是认为,自己入阁不是时候。
如果他申时行入阁,内阁就都是张居正的门生故吏,先生丁忧之后,再回朝,恐有威震主上的嫌疑。
最终将王国光替换了申时行,内阁四人,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阁老王国光和马自强,都仍然兼领部事,但是已经逐渐准备移交手中事权,比如户部事打算交给原辽东督抚张学颜,而礼部事,则交还给了万士和,吏部事仍由首辅兼掌。
这样就是两个张党,两个晋党,算是达到了部分的平衡。
王国光是晋党的叛徒,但也不是张党,他和张居正走得近,完全是因为二人的政治主张相同。
这一轮的人事变动,朝中仍然以张党为主,晋党、浙党为辅。
“三千人的粮饷不是问题。”王国光十分坦然的说道。
大明现在阔了,能养得起了,既然要解决山东问题,就不能什么都不给,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