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车,依然没有一辆掉队,而且随着驾驶员熟悉了那些障碍的道路后,每圈行驶的速度还加快了不少。
随着最后一辆车成功回到测试现场,张厂长是立刻让人把准备好的爆竹给点上了。
这一结束,在场的地方单位各个部门都前来祝贺,那些报社记者拍起照来也比一开始主动热情的多了。这要是测试没通过,报社也会报道,但最多就是赞扬一下汽车修理厂的开创精神,上报也不会有一张照片,省得站报纸的板块地方,然后成为一个趣谈。
但成功了就不一样,这篇幅就大了,会介绍带领人是谁,历时多少时间,如何艰苦奋斗,辛苦研发的。因为不管伱事实如何,现在国内需要这样励志的开创事例。
这时候,到场的人,想要买车的那些企业单位,想的是计划外的订单。这方块车肯定是要立刻投产了,但会是计划生产。这计划内的订单,很多中小企业不敢想,申请了也不知道排到何年马月,都指望着计划外的。
而地方单位这定量生产,也不好瞎定。定的计划太高,完成不了,只会打击生产的积极性。太低,地方单位吃亏。
现在的企业生产单位,虽然是国营,但也是有自留金的,不可能生产多少卖了多少钱都一分不留的上交,然后用钱的时候又向财政申报吧。
在解放初期,企业的经营利润方针是,生产商业型企业可以自留2.15%~5%的计划内利润。利润越高的产业,自留订的就会越低。就比如火柴厂,这类便民产品,依靠的是走量,一盒火柴利润和成本比例很低,基本上能定个5%的自留金。
5%的自留金,很好计算的,这时代企业购买东西,像原材料供应之类的,就是先拿货,一分钱也不给,每个月到时间了就财务对接,把购买的账单一清,工人工资一发,剩余的就是利润了,企业就能自留5%,其他的都是要上缴国库的。
这上缴国库,那就是地方与国家的事情了,义安想要发展建设就指望这利润。
但只有5%的自留金,甚至高利润的企业一般只有3%左右。也就是你定价卖一百元的东西,扣除成本,人工,最后企业能到手的自用金可能就二三块钱。
就拿方块车来说,五千一台,成本算你一千五,你利润三千五,然后企业按照3%自留,也就是一百块钱。
这一百块的自留金,厂里就可以随便用,发奖金发福利,过年给大家直接发肉发什么。有效益的企业福利就好点,每效益的,过年发点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