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什么都发不出来的也有。
五千块的产量,企业才能自留一百,有多少企业一年的利润能有五千。像一些县城的竹编厂,就是卖篮子,竹床和椅子还有竹编热水瓶套的。正式工都不敢有多少,利润能发的出工资就算不错了,如果有几百块利润,厂里也就拿几块钱。一年下来,最多就是自留几十块,就这点钱你还不能一下折腾完了吧,过年一人发块肥皂或者毛巾什么的,也就那样了。
不过这说的都是计划生产内的自留金,如果都靠这样一点比例的自留金,平时想额外买点肉给厂里加个餐都不行。工人干活能有积极性?
所以在这计划生产内的利润自提存留之外,还有一个计划外的自留金。计划之外的,就叫超计划利润,比如定的是十辆车的计划生产,你生产了十二辆,这另外两辆卖的钱就会成为超计划之外。
最初超计划利润定的是12%~20%,作为企业奖励基金。但国内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点自留,也就够稍微多发点东西。毕竟本事的计划生产量就不容易完成,你超又能超多少。
而到后面,为了刺激企业生产,直接搞了一个超计划生产,企业单位可以自留40%。这一下就不得了了。只要稍微利润可以的厂,那都是掐准时间干活,一点都不停歇,就是为了把计划内的生产完成,多弄点计划外的。
不过这说的是解放初期的利润分配计划,现在又不一样了,现在比最初的时候,经济好多了,计划外如果还用40%来作为奖励,就太多了,不但降低了标准,而且企业留成还规定了用途。
比如研究技术的费用,新产品的试制费,还有劳动安全保障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都由企业利润承担。当然了,这说的是商业企业单位,也就是汽车厂这种制造商品的企业。而地方单位和服务单位,那些费用还是由国家承担的。
这也是为什么罗成申请研发方块车,是像汽车厂申请,而不是地方单位申请的原因。还有劳动安全保障费,就是工伤,医疗,养老。都是依靠企业的利润来支持。固定资产购置费,也很好理解,单位职工楼,现在商业企业得自己掏腰包,地方单位只负责非商业单位的了。
所以现在虽然还是工人时代,但已经开始特别看中企业效益了。一个好的效益单位,跟一个差的效益单位,现在区别是很大的。当然了,大部分人没的挑,普通人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
但有学历的人,他们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是有一次挑选机会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