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贾家在内四王八公的祖辈便是跟着这位周太祖一路征战,立下从龙之功,而后各自封爵的。当然,他们的地位是比不上陆秀夫张世杰的,这两位一个是世袭东江王,一个是世袭越海王,唯二的一字并肩王。
啥叫一字并肩王?是指拥有同皇帝比肩地位的王,爵位里最高的那种。
惜春深深怀疑这个“文天祥”对南宋三杰情结极深。现代文青们谁不知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当年十万人投奔怒海何其悲壮。至此,纯种汉人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到了现代,已经实现民族大融合,什么蒙古、金、羌国人彻底成串串了。
周太祖在位十七年。驾崩后生前制定的政策并不是所有都延续下来,多数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废止。不仅如此,一些技术也跟着失传,像玻璃、水泥、燧发枪等的制造技术便是如此。
或许周太祖该庆幸,没有像王莽一样被位面之子刘秀干掉,除了一把青铜游标卡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其他什么也没改变。至少,在大周朝,图书馆、棉花、红薯、女户这些东西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多多少少开启了几分民智,也让老百姓勉强实现了温饱。
太祖晚年梦中薨逝,没有留下遗言。膝下五子,夺嫡惨烈,死伤过半,让平庸的太宗捡了漏。
太宗能力有限,一边被缓过气来的蒙古磨刀霍霍,一边因并肩王功高震主,忙着打压。
胆战心惊,顾此失彼,结果便是边疆摩擦不断,并肩王被逼无奈造了反,去了海外建国。
惜春怀疑活下来的十万民众及其子孙后代兴许都跟着出了海,这算是历史的惯性吧?
不过,对太祖身后事的安排惜春心有疑惑,这老乡不该不知道在宫中尚书房弄块“正大光明”牌匾,好收藏遗诏才是。
至于原时空为亡宋充当带路党的番客回回蒲寿庚一家,早就在战乱中被灭门,史书上仅仅留下泉州市舶使大海商蒲家“遇匪,不敌,满门俱亡”八个字。
难怪都说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看来由来已久,古已有之。
想到大周“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惜春摸了摸鼻子,在这件灭门惨案中,若说海贸发了大财的王家与纯粹民族主义的周太祖清白的像小葱拌豆腐,她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
蒲家豪富,作为回回,又与汉人有仇,就不相信太祖不想捞一笔,既能筹措军资,又能为原来历史上被蒙古屠杀的满城百姓报仇。
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