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呀!人家城里人不都是如此吗?”
“人家城里人都是非农户口,正式单位上班的,那才吃商品粮,咱们是农业户口,不种地哪能行!”说着,妈妈还白了她一眼。
“唉,将来国家也会支持经济建设,号召农民奔小康。怎么奔?还不是得经商或者搞科技农业。比如这收麦子,以前是从头到尾都是人工,现如今却是有了打麦机,省了多少力气,将来没准儿就会连收割都不用人了,直接让机器从地里走一圈,人只等用袋子接麦粒儿就成了。”
“那是以后,现如今可是行不通的,而且你说的到底啥时候实现,能不能实现还都是未知数呢!”妈妈依旧坚持己见。
“那好,就算咱们地还是种,那您就光种麦子这两种庄家得了,不要种黄瓜等这些需要天天摘天天去卖的,这样也不用总到田里去。自家也可以留一小片地种一点留自家吃的菜就得了。这样既不会太累,也不耽误自家吃喝,两全其美!”文慧只能妥协。
“还两全其美,你这都哪里学的词?”
“您忘了咱们家东院原来是学校啦,您以为我天天去那玩就光是玩呀?”这嘴里说出的话确实不好控制,文慧只得再次扯谎。
“妈,您先别转移话题,我就想问您我这方法行得通行不通?”
“行,回头我跟您爸再商量商量!”
“嘿!”
“嘿什么嘿?这可不得跟你爸商量商量吗?又不是小事儿!”看着妈妈一脸认真的样子,文慧只得闭了嘴。
第二天,文慧上学时,没有特意去找李娅搭伴儿,依旧是自己去的学校。
上午一共上了两节课,第一节是算术。班主任赵老师问班里的小朋友谁会数数,让大家举手。文慧坐在从南边数的第二排第一座,也就是离老师最近的位置。可这种对于她来说相当于弱智的问题,她并不想回答,所以就没有举手。但是赵老师一看眼前的小朋友竟然没有举手,就关切的问道:“李文慧,你不会数数?”
要问这个赵老师为什么认识她,那当然是因为曾经她总去自家东院学校光顾的缘故。那时候几乎天天去学校教室趴窗户看里面的老师讲课,看小朋友们唱歌、读书、写字。时间长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她有些印象,而印象最深的就属这个赵老师了。
因为育红班的上课内容最有意思,一般都是唱歌、跳舞、做游戏、做手工什么的,所以作为小孩子的文慧也是趴育红班的窗户次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