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但事事都有两面性,李世民的这套政策需要朝廷本身具有超强的军事能力,换而言之就是拳头大有理,只要有实力威慑,自然不需要长城。
可国无恒强,再强大的人也有老去颓废的一天。
一旦大唐失去了威慑力,羁縻州制度也将名存实亡。
而修长城对于未来确实是一种保障,能够在国家生病的时候,有反抗的环境,不至于让敌人贴脸输出,可以等待反击的机会。
当然病入膏肓除外
但不管怎么说,在李治这里,他更信奉自己父亲的政策。
修长城是一笔天文数字,用修长城的钱来发展军力不更好?
divclass"contentadv"只是李治也不得不承认张文琮的奏章里说的很有道理,作为唐王朝的皇帝,李治对于朝廷的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他父亲很多政策制度在他父亲当时是好的,能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制度会受到人为的干预而糜烂,尤其是那些制度的获益者,他们会利用制度为自己谋取更大的福利。
贞观朝的最大获益者正是关陇勋贵。
李治没有走自己父亲的老路,利用关陇勋贵来对付关东世家便是因为关陇勋贵自身已经开始糜烂。
不将这些守旧的贵族除去,新政无法得到实施。
随着关陇勋贵的式微,现在朝中兴起了两个观念。
一方是继续扩张,维持天朝上国的核心底蕴,另一方却是与民生息。朝廷武德太盛,东征西讨,连年征战,此番铁勒五部反叛便是原因。他们也不堪长期受朝廷的调派,四处征伐,休养生息才是王道。
张文琮就是后者,他提议修葺长城,便是为了更好的休养生息。
李治骨子里就不是甘于平凡的主,只是他怕走了隋朝的老路。
隋朝的前车之鉴,太过震撼,一个站在巅峰的王朝,就因为杨广的胡来,恣意妄为,顷刻崩塌。
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治都不愿意成为杨广第二。
现在府兵制的问题越来越大,此番灵州的事情会闹起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府兵制的问题,日渐严重所造成的。
李治将奏折放下,拿起了朱笔,一下子竟不知如何批阅。
索性放在了一边,待批完桌子上的奏折,找宰相们一起商议一二。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