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无上的传说。
于飞看出来了,斯普雷威尔很兴奋。
而且,兴奋的同时,手感还很热。
这一点在赛前热身的时候就看得出来,开场后,斯普雷威尔折返跑了五分钟,暂停回来投出第一球,仍然进了。
于飞相信他会在今晚爆发。
另一边,又是帕克。
他的速度让雄鹿防不胜防,即使是在可以上手的时代,要想摁住这种小快灵首先得要反应得过来。
雄鹿这边,于飞跟不上帕克,雷阿伦也没戏,防守技巧和经验最好的斯普雷威尔已经被帕克当清晨马路过了一次又一次。
帕克的问题是,在三分线内可上手的时代,他会遭遇可怕的切球威胁,因此,与其自己冒险完成进攻,不如把球传给邓肯。
邓肯接球,倚着梅森强行出手,不中,但造成犯规。
罚球线上,邓肯罚中第一球,却罚丢第二球。
这一幕被乔治卡尔看在眼里。
正常来说,如果是手风不顺,罚丢的应该是第一球,然后第二球调整回来。可邓肯却是第一罚命中,第二罚偏出。
如此表现很符合邓肯迄今为止的季后赛罚球命中率:62%。
这已经不能用不稳定来形容,这是有数字为证的不准。
卡尔突然有了个想法。
该想法在邓肯背打再次硬吃梅森得手后,变得坚定。
砍邓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首节结束,双方从开局的顺风顺水,到中期的局部撕咬,再到节末的一分难得,马刺形象地演绎了如何把一场比赛从好看变得“很他妈难看”的全过程教学。
24比22
雄鹿领先马刺2分。
节间休息时,乔治卡尔向球员提出了“灭佛战术”。
当邓肯发起进攻时,附近的人要给予强力包夹。
如果邓肯打到篮下,不管怎样,给他犯规。
如果他在有利位置形成投篮动作,狠狠犯规。
只要邓肯在场,联防要从头到尾。
马刺队内三分命中率最准的三人分别是斯蒂夫科尔、马努吉诺比利和布鲁斯鲍文,前两个都是替补,鲍文只投底角三分,而帕克、杰克逊等主力球员都是三分不准的球员。
这就是雄鹿坚决包夹邓肯的信心来源。
次节,打满首节的邓肯继续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