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静谧。
扶苏等人竟皆沉默。
对于秦人的发迹,他们其实了解不多,但经过嵇恒的抽丝剥茧,也深刻体会到秦人发迹的不易。
嵇恒将相关资料记下。
秦国立国之前,史料很是匮乏。
而立国后,秦国已有专门的史官记录,不过亦如周人有意遮掩商人的信息一般,秦人的史官也淡化了周人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周平王给秦国开的空头支票十分诱人。
那可是周人的发家之地,宗周。
那里也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而这一切,随着周平王一句轻飘飘的称诺,就尽数拱手让给了秦人,虽然当时宗周的确为戎人占据,但宗周的周人一直在奋力反抗,周平王却是连最拥护周朝的周人也直接抛弃了。
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秦人在西陲时,几乎还处于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等到日后夺回宗周旧地,借着宗周留存的生产技术,才正式转为农耕国家,也自此开始了真正的大秦风云。
这一切都拜周平王所赐。
想到这。
嵇恒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当时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秦襄公刚继位时,可谓内外交困,不仅被西戎连败,还被周人不断排斥,他当时恐根本都想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西陲大夫,怎么就成了后来横扫六国的虎狼之秦的开国之君。
扶苏微微蹙眉。
他在心中暗暗沉思着。
他在听完嵇恒的话后,想起了郑武夫人规孺子的几句话。
“吾君陷于大难之中,处于卫三年。”
“不见其邦,亦不见其室。”
“如毋有良臣,三年无君。”
“邦家乱矣。”
申侯犬戎之乱后,拱卫周王室的郑国国君,郑桓公遭遇了一场大难,为犬戎所杀,而郑武公在郑桓公死后,并没能立即回国继位,而是在卫国羁留了三年,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武公是坚定的周平王拥护者。
这就不难得出,郑武公当年恐是受到了威胁,以至最终倒向了周平王。
周王室的拱卫势力一直是郑国跟虢国,随着郑国倒戈,本为正统的周携王,直接断了一臂,再难抗衡周平王。
郑武羁卫或许只是当时的冰山一角。
在周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