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天子仍然是有那么点威严的,漕运没有断,地方官员的任免仍然有效,军队依然可以调动。
在潘园,更是一切照旧,似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此时的校场之上,鼓声隆隆,喊声连天。
“击鼓进军,击钲停步,听不明白吗?”邵勋拿着鞭子,挨个抽打不尊号令的少年。
少年们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有的同袍挤眉弄眼,似在嘲笑。邵勋也抽了他们几鞭,这才老实下来。
从空中俯瞰而下的话,五十人分成了三部分。
三十人聚集在正中间,手持长矛,肃立不动。
十人位于右上角,十人位于左下角。
这个阵势,是突然出现在他脑海中的,且非常熟悉,就像上辈子用过无数次一样。
他莫名其妙地知道,偃月阵攻守兼备,其精髓是利用厚实的中军抵挡敌人兵锋,然后靠旋转的月牙(右上角部分)侧击敌人,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军阵。
他不知道历史上偃月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在唐代非常流行,尤其是晚唐五代。此阵攻守兼备,素为衙将们喜爱,重要战役之中多次出现。
于是,他首选此阵操练士卒,并且非常上心——五十人的队伍,或许不需要什么军阵,但他是把这些少年当做军官种子在培养,要求自然不一样。
校场上也有另外两队人在操练。
他们练的就比较简单了:只有队列。
此时晋军流行的是“八阵”。
所谓“八阵”,其实是方阵的变种,即各阵位于四面八方,“散而成八,复而为一”。
中央稍空,为主将所在位置。在这里,一般还留有最精锐的一部兵马,称为“余奇”,其实就是预备队,关键时刻堵漏,或者在敌人疲态尽显的时候,坚决投入,一锤定音。
比起八阵,偃月阵就比较复杂了,要求也更高。
对此,邵勋觉得无所谓。
他记得后世一件事。
某个舞蹈老师带着一帮孩子排练舞蹈,人数很多,有跳舞的,有演奏乐器的,非常复杂,配合要求也很高。
最终演出时,成年人看到一帮孩子的表演,十分震惊,因为就复杂程度而言,成年人都要练很久才能达到这个演出水平。
带队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们这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