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恪,你给我讲的那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无需攻击任何人,也不用刻意宣传,认同我的自然会主动学习。”
“所以我的文章并未公开,只在小范围传播。”
“我还叮嘱过他们,暂时不要传出去。”
陈景恪斟酌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也一下也是好的。”
“第欧根尼的学问,也是经过追随者宣传,才广为人知的。”
方孝孺说道:“我知道,但我需要借助翰林院的藏书,帮我梳理自身所学。”
“若文章传播出去,我无法在此地立足,也就无法再翻阅这里的藏书了。”
“所以眼下还不是和他们翻脸的时候。”
陈景恪笑道:“原来如此,方兄好算计啊。”
方孝孺也跟着一起大笑起来,若是让翰林院那些人得知的打算,想来表情会很精彩。
笑过之后,他正色道:“景恪,对于如何寻找自己的道,我依然毫无头绪。”
“我知伱胸有丘壑,今日邀你过来,一是叙旧,二是想问一问你,可有办法助我悟道。”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思考良久才说道:
“道不在书中。”
方孝孺大喜,道:“我就知景恪必有良法教我,快快道来。”
陈景恪说道:“书中写的都是过往之道,是前人之道”
“但并不是说先贤之道就是错的,只是不在适应当前时代而已”
“我们所遵循的道,最早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先贤根据当时的环境,悟出了适合当时的道,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新时代的人,在先贤之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总结出了更适合新时代的道。”
“可以说,每一代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在前行。”
“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总结出来的道也有不同。”
“于是就有了百家争鸣”
“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方孝孺连连点头,类似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也有所阐述。
他自然听的明白,也深以为然。
只是陈景恪竟然如此化用,道家的万物化生理论,还是让他眼前一亮。
道德经果然无物不包啊,以后要好好研究才行。
陈景恪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149章 他还得谢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