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恪最近几天搞了不少发明,但要说最让众人震撼的,反而是织布机的飞梭。
弹簧、轴承、滑轮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发明。
大家在震撼之余,也只是觉得他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好比一个学渣,不会去揣测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一样。
正因为太厉害,他们反而不愿意去想,为什么陈景恪就能发明出轴承和滑轮组。
而是很自然的将一切归结于天赋——我做不到,他厉害是应该的。
但飞梭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改良,一个他们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们见过,钓鱼用的绕线轮他们也见过——绕线轮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在看到飞梭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下意识的产生了一个想法:
原来这么简单,为何我就没想到呢?
就好比是考三十分的人,去看考四十分的人。
为啥我就比他少了十分呢?不服啊。
但正因为如此,飞梭带给他们的震撼,才更加强烈。
尤其是朱雄英,感触是最深的。
陈景恪一直给他灌输生产力这个概念,使得他下意识的认为,这玩意儿应该很高端很难。
轴承和滑轮组,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导致他无法理解,大字不识一个,纯靠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吃饭的工匠,能对此做出多大贡献。
他们能想出轴承这种高级玩意儿吗?
能想出滑轮组吗?
很明显,不能。
那么,为何陈景恪还一直认为工匠很重要呢?
不过尽管无法理解,出于信任他还是相信了。
可是飞梭让他知道了,原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如此简单。
就算是普通工匠,潜心去琢磨也能弄的出来。
可是自黄道婆改良织布机至今,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为何没有人做出改变呢?
他想起了陈景恪之前给他说的话:“工匠地位太低,积极性太差。”
“且真正拿主意的是管理他们的官吏,这些官吏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关心乌纱帽。”
“技术的革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革新失败,反而要因此担责。”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215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