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感。”
陈景恪叹道:“但我们做的远远还不够,真正能看到这本书的又有几人?”
朱雄英嘴巴张了张,最终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这其实是朝廷文教的缺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仅仅是生产力不足以做到,更在于朱元璋和朱标的犹豫。
他们习惯了愚民政策。
这一招确实很好用,将所有问题都简化了。
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接受统治阶级的剥削。
一旦开启民智,一旦百姓学会问为什么,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统治阶级是不愿意面对这些问题的。
包括朱元璋和朱标,都不例外。
甚至就连朱雄英内心,可能都存在着相同的疑虑。
愚民政策那么好用,为什么还要冒险开启民智?
不是多此一举吗?
陈景恪继续说道:“如果大明继续走以前的老路,目的也只是在这一隅之地称王称霸,愚民政策确实很好用。”
“若我们想走出去,想与世界列国争雄,就必须要完成身份认同的构建。”
“否则大明还有什么值得百姓留恋的呢?”
“如果他们掌握有一技之长,还有机会成为他国君主的座上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何还要回到大明?”
“到时候大明的人才就会为列国所用,来和大明争锋。”
朱雄英眉头一挑,眼神马上就不一样了。
这也是他和朱元璋朱标不一样的地方,从小接受陈景恪的教导,他的目标更加远大。
尤其是帝国计划的提出,让他的理想有了切实的目标。
只要是对帝国计划有利的事情,他都会去做。
陈景恪顿了一下,见他听进去了,心中一喜继续说道:
“帝国计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且必须要打好基础。”
“陛下当政期间,以解决边患为主。”
“待到太子登基,就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主。”
“身份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好从眼下就开始做。”
“待到二十年后,大明海晏河清,府库里的财物堆积如山。”
“天下人皆以华夏子孙为荣,以大明子民为傲。”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268章 这就是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