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跟随而来的那二十名学者,才想起方孝孺之前确实说过,他入门唯物学是被别人开的光。
但这个解释,依然无法让朝鲜学子们接受。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陈景恪今年才二十岁,更是无法接受。
换成一个七八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大儒,他们都能理解。
六七年前陈景恪才十二三岁,怎么给方孝孺开光?
就算是天才,那也要有个限度吧。
当然,他们听说过陈景恪的大名。
被很多人誉为亘古第一天才,参与设计了大明的各项制度变革。
但那只是政治智慧,做学问是不一样的。
十二三岁就能悟出唯物学,这怎么可能。
关键是,如果他真的懂为何不发表相关文章?反而要把功劳让给别人?
方孝孺无奈,只能找陈景恪商量办法。
陈景恪一听,这好办。
跟随你一起来的除了三百学子,还有二十名学者。
让那二十名学者轮流过来旁听就行了。
方孝孺大喜,立即去安排旁听事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本意,让人来旁听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旁听论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讨论的时候,都会拿出真才实学,会暴露真正的学问。
很多人并不希望被太多人旁听,尤其是被外人旁听。
方孝孺知道陈景恪不是藏私之人。
但人家大度是人家的事情,你拿着别的大度当理所应当,那就是不会做人。
所以,他不能直接提这个建议,只能旁敲侧击的去问。
事情也确实如他所料,陈景恪并不在乎这些,直接就决定让人来旁听。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先是来了五个朝鲜学者旁听,一天下来五人彻底心服口服。
他们回去将所见所闻告诉其他人,却依然无法让众人相信。
第二天又换了五个人,结果还是一样。
这些旁听的人还做了笔记,学子们发现,之前需要师长手把手教才能理解的知识点。
自己竟然能通过笔记自学了。
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自然明白。
至此,这群来自朝鲜的读书人彻底服气。
之前因为唯物学生出的那一点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338章方孝孺也配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