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待会儿再睡。”
言下之意,就是留下来了。
其他人也都默不作声,纷纷捧着书找地方坐着看。
不得不说,这间房子确实比知青院里的房子凉快许多,又有电风扇吹着,不一会儿身上就变得干爽,完全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
今天毕竟累坏了,看了会儿书,黄莺最先打起了哈欠。
她左右看了看,也懒得去床上睡觉,直接拿着书当枕头,就在沙发上倒头睡下。
杨菊和刘丹见她睡了,便也放下书本,到床上躺着。
姜丽丽本来还想再看会儿书,可旁边三个人睡着,她也有些撑不住,便拉灭电灯,上床睡觉。
精神突破极限以后,陈凡的记忆力增强了许多,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都历历在目,似乎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记得外公家的村子里也有双抢,不过那时候已经是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可是相比现在,那时候的双抢尽管依然辛苦,但劳累程度已经远远不能与70年代相比。
第一天的双抢,陈凡以为可以算是农村劳动的极限,但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他才发现,那只能算是极限劳作的开始!
头两天忙着抢收稻谷,等到第三天,第一批稻谷基本晒枯水分,便开始脱粒。
白天要在田地里忙碌,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工夫脱粒呢?
答案就是晚上!
经过一天的劳作之后,壮劳力们在河里洗掉身上的泥浆,匆匆地吃过晚饭,又要投身到紧张的脱粒工作中去。
除开知青点和陈凡家,整个卢家湾6队共有46户,也就是有46个场坪,另外村口的牲口棚那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场坪,所有的稻谷都分散晾晒在这些场坪上。
可是小队里面只有两台踏板打谷机,不需要机械动力,全靠人工脚踩,再通过齿轮带动打谷轴旋转,将谷子从稻草杆上打落下来。
这两台打谷机就放在村前的牲口棚旁边,几乎承担了三分之一还多的脱粒任务。
剩下的近三分之二怎么办?
那就只能靠“纯手工”的拌桶。
(拌桶,这种是“高档货”,里面是像梯子一样的脱粒杠,还有一种是里面只有一根横杠,将稻谷甩在横杠上,用来帮助脱粒)
四四方方一只大木盆,里面装有用来脱粒的木杠,全靠人工拿着稻把,用力砸在木杠上,使得稻谷脱离稻草杆,达到脱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