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结构设计都是一起同步进行开发的。
只不过这里边开发难度最大的还是推进系统,毕竟这一次采用的推进系统方案,之前国内几乎还没有任何人进行过开发。
像是其他的各种系统,和之前研发的各种火箭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大家也能够有借鉴的地方。
研发起来的难度并不是特别的大,整个系统实际上难度最大的就是外形结构设计以及推进系统设计。
外形因为采用了两级火箭的设计,对于结构上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气动布局也要求更高。
不过火箭的气动要求并不像导弹那样要求严格,而且因为采用了超大推力的推进系统。
正所谓,力大飞砖,只要推力足够强,就算是一块砖头,也能够给你送上太空。
所以外形结构设计方面的难度,相对于推进系统而言,还是要稍微小一些。
所以推进系统的成败,几乎决定了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研发进度。
“1210吨级推进系统第六次试车台测试,开始!”
耿博通过控制台上的麦克风,发出实验开始的指令。
十几台高功率涡轮泵,全力运转,在一秒之内将成吨的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十一台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之中,然后进行充分的燃烧。
随后将数以百万升的高压燃气,在一瞬间顺着发动机的尾喷管,喷向地面。
随后这些足够烧干一片小湖泊的火焰喷流,顺着导流槽流向四周,形成一道道的火龙柱。
这是现代工业真正的奇迹,也是现代国人智慧的结晶。
虽然这里边也有不少张星扬本人的努力,但是更多的还是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工程师以及工人的努力。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一次推进系统实验,是长时间实验,整个推进系统工作的时间,将会长达一千多秒。
在这个过程之中,深埋在远处地下的燃料罐会源源不断的提供燃料和氧化剂。
而且,实际上一千多秒的试车时间,已经基本上算是一个可以实际运用的时长了。
要知道长三乙火箭的一级使用时间,也不会超过150秒。
整个发射过程,从火箭起飞到星箭分离都不会超过1500秒。
所以整个试车时间一千多秒,意味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