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
一支马队在梅镇通往养马场军营的道路上疾驰而过。
阳春三月晴好的天气,风打东南方向吹过来,路边是新近移栽的垂柳,柳条翩然起舞,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亦是在风中摇曳。
大好的春光,道路畅通无阻,放马奔驰最是令人舒爽。
杨波胯下朝天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
这次来,他没有惊动梅镇的孙进义气,只是带着亲卫直接上了军道,说是军道,是因为这条道通往的养马场军营,养马场现在是军事禁区。
身后跟着的是,王冰凌和陶世清带领的亲兵卫队,走在中间的正是郑芝龙、郑芝虎兄弟,杨波邀他们前来,有要事相商。
道路两旁的景致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有人在精心打理。
骑在马上的郑芝龙心中不由暗叹,杨波的手段者实了得,他治下的地盘,处处可见新气象。
郑家是海上豪门,自然对坚船利炮门儿清,技不如人,只能拿人命去填,还不能保证胜利,未战便落了下风。
郑家跟尼德兰人多次在海上激战,每次都是惨胜,不知有多少子弟惨死在尼德兰人的枪炮之下,回想起那些惨烈的场面,至今仍让他痛心不已。
对于杨波的火枪火炮,他是势在必得。
可越是临近摊牌的时刻,郑芝龙反倒越是没了信心。
杨波神奇的本领,他早有耳闻,据说前日还让雷劈了,被雷劈了的人还特么这么拽?
郑芝龙顾不上欣赏路边的美景,心里开始盘算对付杨波,火枪火炮一定得到手,这可是干系到郑家能不能继续在海上耀武扬威,称霸一方的大事。
一路走来,无论是沈家堡的大片民居、西山脚下大片的工场、即便是路边整齐排列的垂柳,也绝非大明其他地方可比。
据说,沈家堡最初只有二三千人,如今却是直逼十万之数,这一切都发生短短半年时间,这是个奇迹,郑芝龙也不免在心中咂舌。
人多,所需的粮食就多。
难怪杨波对从安南运粮如此热心,每两个月运来一次,杨波都嫌不够。
既然杨波如此重视粮食,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一点,要求杨波提供枪炮呢?
郑芝虎知道大哥的心思,想用运粮一事来要挟杨波,如果杨波不卖枪炮给郑家,那么郑家就不能保证运粮。
郑芝虎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杨波给出的价格不低,这是正常的生意来往,遑论他和杨波还是结拜的兄弟,大哥这么做,不厚道。
但郑芝龙一言九鼎,郑芝虎怎么想不重要,有大哥在,郑芝虎没有存在感。
粮仓就在眼前,队伍跟随杨波,都放慢了速度。
这里离养马场军营不远,火枪营歼灭裘泗州的战场就在此地,杨波还记得当时他被人用长枪在屁股上捅了一下,沈燕青及时赶到救了他一命的情景。
两人共乘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