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42人,几乎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王总宪,您看怎么办?”
“怎么办?大司寇应当上大刑,速速拿到所有口供。这些该杀千刀的夷人。”左都御史态度十分鲜明,兹事体大,务必和皇上在同一个战壕内。
只不过,用刑的过程过于血腥。
他躲到了门外,虽然看不见,但是依旧被那突然迸发的惨叫声吓的一哆嗦。
刑部高手云集。
他们好似绣花一般,给这些俘虏体验了传说中的18道酷刑,血珠飞溅,碎肉横飞,宛如屠宰场。
狱卒:“好蛮夷,骨头够硬。这都不招!”
哀嚎的海盗:“你xx的倒是问啊?”
不是狱卒不问,而是理藩院的通译晕倒了,换了2波人才勉强配合完成了问讯过程。
刑部尚书本人对于鲜血倒是免疫。
但是,那些口供词听的他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转头一看,负责监视的御前侍卫也听的站不稳脚跟,手脚发颤。
再听下去,只怕是大伙儿小命不久啊。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布局宏大、时间跨度数年、精准针对大清皇帝的骗局!
那個兜售骗术的团伙头目居然就是“大清的老朋友”——赛里斯使团正使,红头发史密斯。
京官们对此人印象深刻,因为陪同送行的礼部官员经常提起此人虽为蛮夷,却拥有一颗“大清的心”。
尚书心中哀嚎,待会皇上看了口供,气血岂不是要逆流。
60多岁的人了,万一撑不住~
公认的太子候选人,永琰还远在江苏督师呢,要是有个万一。
完了,完了。
此时,他有些羡慕自己的副手,正在江北办案的侍郎郑谨生。
心里嘀咕着:
“老郑啊,本以为你接了个烫手山芋。结果现在才发现,山芋算个啥,忍忍烫掉一层皮就过去了。咱这是揽下了块滚烫的焦炭,手掌烫穿了也不够啊。”
而此时的太和殿内,
众臣围绕是否“如何对待撒克逊使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和珅一党,主张安抚撒克逊使团维持友好关系,照常购买战舰。
用工部尚书的话讲:
“我大清并非有意,这是一次典型的误伤事故,故而撒克逊国王必定会理解。区区十几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