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察举制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中,士人的名声至关重要。
所以,便有了名士品评后辈,以作提携之说。
许劭的特殊之处在于一般名士会在品评人物的数量上有所顾忌,但许劭却是来者不拒。
由此,不仅许劭给被品评者带去了名声,被品评者为了自己的名声,自然也会吹嘘许劭的识人之能。
一来一回,堪称名声界的永动机。
所以看起来许劭与阎象完全没有可比之处,拉拢心腹也有别的办法。
袁术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许劭的立场。
许劭久在汝南郡,不乏有三公征辟,皆不应命,他之所以来京,乃是听说了太学之议,要来表达反对立场的。
但袁术马上就不用纠结了,愿意拉拢许劭的人何其多,也有不在乎许劭立场的,没等袁术做下决定,许劭便走通了卫尉杨彪的路子。
只余袁术无能狂怒。
他把许劭当首选,许劭把他当备胎。
袁术只能带着怒气,叮嘱自己的备胎阎象好好准备,在太学之议上驳倒许劭。
似许劭这样居于附近郡国,听到消息后才往雒阳聚集的名士贤良不在少数。
至于更远一些的,只能无奈错过了。
随着雒阳的热闹持续下去,万众期待的太学之议终于开始了。
这天,刘辩起了个大早,告别了拒绝了同去太学的蔡琰,今天安排的事项只有一个。
羽林郎、虎贲郎,连同还留在雒阳的一部分北军和西园军都被调到了太学附近。
在被护卫着前往城外太学的路上,刘辩看起来参与太学之议之人的名单。
马日磾派出了他的东曹掾赵昱,何苗派出了他的长史乐隐,董重派出了太学博士李儒,这是三人的代表。
作为支持一方的中流砥柱,董重也就罢了,马日磾亲自坐镇,赵昱等人身后还有如张昭这样的多个府掾。
倒是卢植这次没有避嫌,直接举荐了他的弟子涿郡高诱。
虽然现在卢植最出名的两个弟子分别是刘备和公孙瓒,但真正继承了卢植在经学上造诣的却是高诱。
刘辩曾经请求卢植派人潜伏到何进府上,外通消息,以防止何进做出什么难以挽回的蠢事,卢植最后用的便是高诱,虽然后面没派上用场。
在卢植成为太傅之后,高诱没有入仕,而是继续研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