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不是没有人想要借助何进的力量对抗以黄琬为首的使者们,然何进几年前那次真的被吓到了,他深知整顿吏治是他皇帝外甥无比看重之事,都不用牵招劝说,何进就赶走了恶客。
对于儒生来说,教化百姓绝对是他们政治理想中排在前列之事。
何进面对那些就算是他都能一眼看出来的别有用心之人的吹捧,已经完全看不上了。
等到新校舍以最快的速度修成,何进望着新建的石碑,上面记录着校舍重建的始末。作为组织者的何进毫无疑问地,爵位、官职和名字都被镌刻在上,位在最前列。
虽遗憾官职不是大将军,可他心中仍美滋滋的。
此间乐,不思雒阳也!
何进不想着回雒阳,蔡邕也不想。
他此前前来关东,训斥滥杀的孔融对蔡邕来说只是顺带手的事,他因文学和孔融的关系不差,不会逮着孔融训斥。于他而言,为太学补充更多的年轻俊才才是当务之急。
为此,蔡邕特意规划了一条从陈国回京的路线,绕着雒阳转了一大圈,还是听说了刘弘之死,才匆匆回京。
招生半道崩殂,蔡邕回到雒阳后又想了个主意——传公文给各郡国文学,放开了名额限制,令其推选郡国中的俊才及童子通一经者,可前往雒阳参与加入太学的考核。
名额一多,便需要通过考核才能加入太学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学之外,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士人正牵着一个十二三岁少年的手停在原地,望着熙熙攘攘地太学门口,面露憧憬之色。
少年模样俊美,年轻士人的容貌也值得称赞,只是与少年相比,后者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脸稍稍长了一些。
“阿弟,未来数年,你我兄弟二人便要在此间生活了。”言语间,年轻士人显然是对兄弟二人通过太学的考核信心十足。
少年同样很自信,他望着前方被一群人围着的一座座石碑,好奇地问道:“阿兄,那里就是熹平年间刻下的石经吗?”
“应该是了,不过现在那里人多,等过些时日安定下来,再来欣赏不迟当年叔父就曾在雒阳游学,言说雒阳好多人啊!”
年轻士人继续说:“太学尚不在城中,还不知雒阳城是何等盛况”
听到兄长这么说,少年再度憧憬起来。
此时,正有人从此经过,听到兄弟二人之间的谈话,好奇地看了过来。
那人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