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又有几个呢?
我听别人说,现在有些省级文学刊物的编辑已经不怎么读自由来稿了。
我们人民文学在这方面更甚,牌子大、名气响,编辑们也有包袱,就怕发的作品水平不够,受到批评。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要想让杂志能够保持长久的活力,适当的为年轻人创作一些条件也是理所应当的。”
林朝阳说道:“所以老王才把人民文学之友的工作交给你啊!”
过年那会儿,林朝阳去谌容家聚会,王濛给他谈了要办创作函授中心的事,其中就包括了要为人民文学创办一份副刊人民文学之友的事,并把这件事交给了陶玉书。
上个月,这件事已经文协内部通过了讨论,陶玉书也成了人民文学之友的副主编,主编还是王濛。
让陶玉书这样一个年轻编辑成为副主编,哪怕是副刊,也足可见王濛对她的器重,不过这件事在人民文学内部倒也没掀起什么议论。
主要是人民文学之友暂时的定位还只是为了配合创作函授中心而创办的副刊,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取消了,陶玉书空有个“副主编”的名头,待遇一下没变。
再就是陶玉书到编辑部以来,工作态度和成果也确实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审稿量,她就吊打编辑部所有人。
毕竟这年头可不流行加班,也就她这种习惯了自主内卷的人才会乐此不疲的加班。
“有了人民文学之友当然会好一点,但副刊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人民文学每期的销量一百四五十万份,副刊五万份的销量恐怕都是一大关,影响力与主刊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是给年轻作家了一点锻炼空间,但力度还是太低了。
人家真要练手,发地方小刊物不是更简单吗?”
接手人民文学之友的工作后,陶玉书的压力很大,同时对于领导的理念也并不很认同。
“治大国若烹小鲜。你和老王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站在老王的位置,一切以稳为主,人民文学之友的作用更像是一台备用的造血机器。
要是真一上来就一股脑的挖掘大批新作家、新作品,很容易出问题。”
陶玉书思考着他的话,点了点头,“也是,我就是想捧出两个名满全国的青年作家来。也许等我当了领导,可能比他还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