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着如何扩大传播范围,最好能是全国范围,白若雪眼里不禁闪着异彩:
“还记得华夏青年吗?”
“怎么会不记得呢!”
唐胜男道:“去年的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是引发了人生大讨论啊,你跟我,都给编辑部写过信,还不只一封。”
“我也写过。”
“我也一样。”
此话一出,大部分人立马应声附和。
“你是想把这篇演讲投到华夏青年!”
苏雅眼前顿时一亮。
白若雪道:“你们不觉得,这是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一个最好的回应嘛?至少我没有看过比方老师的演讲更好的。”
“可是潘晓的那封信是假的。”
唐胜男冷不丁地来一句。
“假的?!”
苏雅等人瞪大眼睛。
“对啊,潘晓不是真潘晓,是塑造出来的潘晓,这封信来自一个姓潘的青年,和一个叫黄小菊的女同志,华夏青年编辑部把他们两个人的信拼凑在一块,加工润色成这样。”
唐胜男无奈道:“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这帮学新闻的。”
骆一鹤等人听到这话,吸了口冷气。
“虽然潘晓是假的,可方言是真的,方老师的演讲是真,是真情实感,这个假不了!”
白若雪左顾右看,“你们觉得呢?”
“我觉得没问题。”
苏雅狡黠地一笑道:“只是能不能先等校报发表了,再把报纸转给华夏青年呢?”
“哈哈,就这么办!”
“这个第一,必须是我们燕大的!”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同意。
两天后,燕京大学日刊出炉。
方言的演讲不仅在头版头条的位置,而且被拆分成了我们凭什么民族自信、我有一个华夏梦、大秦之裂变专访:华夏文化自信与文学使命、为华夏复兴而创作等一系列文章,整版整版地重点报道评论。
本来大秦之裂变的热度居高不下,这下子,再一次点燃了整个燕大,彻底沸腾。
方言之名在燕园广为流传之时,一份燕京大学日刊,也投递到了华夏青年。
编辑部里,马笑冬一看内容,立马冲进来了主编办公室,甚至连门都忘了敲:
“关老师,你快看看这篇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柯一凉 作品《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第84章 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