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纠正道:你记错了,配合我师的是27团,抽调的那个是26团,我新兵连的战友,就在那个独立师的二团。
26团?好像有点印象。
方言依稀记得跟周巍志聊天聊到过。
李村葆听到26团,立刻肃然起敬,因为志愿军战歌的作词人,就来自这个26团。
麻扶姚!
一经提醒,方言突然想了起来。
战士们一听,又是惊讶,又是羡慕,他们也想有一首对安南反击战的战歌。
又聊了会儿,两人告辞离开。
这一次,比我上一次的收获多。
李村葆看着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
方言道:那你有没有想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要怎么写这篇关于反击战的稿子?
我现在有了个初步的想法。
李村葆把小本子翻了又翻,递了过去。
方言接过一看,上面列了个人物表。
梁三喜、靳开来、小bj
我听战士们说,有个姓张的师长,他儿子是特务连侦察兵,执行任务的时候,牺牲了,这个"小bj",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
而且那个指导员说得也不全对,当时有"三个靠前"的说法,指挥所靠前、军官靠前、干bu子弟靠前,这样的小bj,不只一个。
李村葆语气里透着敬意。
方言看着人物开头、结局,以及人物关系,最终视线落在赵蒙生上,战前是娇生惯养的少爷兵,战后是宛如新生的战斗英雄。
这个战后的形象,我是按李教导员来刻画的,至于战前,是我从战士的采访中,根据对某些干bu子弟的描述,设计出来的形象。
李村葆如实地汇报起来。
方言从上往下看,摇了摇头:
赵蒙生的人物弧光还不行。
人物弧光?
李村葆第一次听到这词,一脸懵圈。
人物弧光啊,是一个电影术语,就是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人物性格转变的轨迹,就比如说这个"赵蒙生"吧。
方言清了清嗓子,方老师开始上课了!
李村葆耐心地听着,仿佛有一层窗户纸,正在被捅开,似破非破,隐隐有捅破的迹象。
方言把本子递了过去,人物的性格如果没有转变,那就太平太脸谱化,但如果没有逻辑支点,转的太急,读者们也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柯一凉 作品《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第167章 方老师,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