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神京很常见,不少名士文会或饮宴,但有佳作产生,总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市井。
当年贾琮在楠溪文会上写的那首咏梅,语句简练,朗朗上口,就能被当做童谣一般,在市井孩童口中传唱。
还因此给他挣得了不少名气。
而这首诗从字面意义上看,很符合当下的形势,诗中提到眼下女真侵扰辽东边镇,并表达协助君王平定叛乱的志向。
只是,一些颇有学识之人,知道了这首诗的出处背景,以及诗中敏感的用典,心中都不免涌起栗然的感觉。
神京城内都知道北静王水溶,年轻俊朗,礼贤下士,谦和恭谨,是年轻勋贵中的翘楚人物。
北静王水溶日常最喜聚拢文墨名流,在府上饮酒清谈,以为雅事。
而九月之初,他在北静王府举办秋菊诗宴,据说盛况空前,比之当年嘉顺亲王的楠溪文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宴遍请士林名士百余人,聚酒吟诗,畅谈天下,成为神京城广为传扬的盛事。
据说事后,北静王水溶对诗宴盛况,不无得意的自言: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
本来这句自得之语,虽然有些嚣张,但也挑不出太大毛病,不过是吹嘘自己礼贤下士,海上众名士都对他倾慕崇拜。
但当那首据说出自秋菊诗宴,如今被街巷小童传唱的歌谣,被越来越多人所知。
北静王举办的这场原本文采风流的诗宴,如同被点金成石,马上就变了味道。
问题关键出在诗中那句:求用阳夏谢安石,辅君笑谈镇胡蛮。
谢安石,便是东晋名臣谢安,当年东晋受前秦攻伐,连失数州,国将不国。
谢安作为东晋抗击前秦的主帅,挽狂澜于既倒,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军大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使东晋得以存续。
谢安又乘大胜之际,派族人谢玄扫荡失地,连克洛阳、徐、兖、青、司、豫、梁六州,使东晋国势大盛。
谢安也凭借此战,名垂青史,成为名盖天下的东晋权臣。
当时东晋孝武帝对谢安十分忌惮,但因其功盖天下,对他无可奈何。
从秋菊诗宴中流传出来的这首诗,作诗之人将北静王水溶比作谢安,说他有助天子平定边患之能。
表面好像是恭维奉承之意,如果深究其意,就有些诛心之论了。
北静王可比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