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目标飞船确实没反应。
双方此时的距离其实有6000公里,如果没有打开对应的探测设备,想用肉眼看到还是很难的。
当然之前升空时候的动静有点大,也不知道对面会不会发现。
“直接前往卫星吧,该给我们的世界起名字了,就叫虫惑星?嗯,不错。对现在的虫族来说,这里何尝不是起源呢?卫星的话,就叫虫卫一吧,以前地球的称呼方法。宇宙非常大,未来除了特别重要的,大部分普通星球可以用编号来表示。”
事实上宇宙是动态的,每一颗星球的位置都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一个文明在进入太空后,一般不会用简单的固定坐标来确定不同星球之间的位置,而是使用动态坐标。
动态星图。
这就是宇宙文明中最通用的地图,利用强大的计算设备来容纳千万颗星球的运动轨迹,实时演算出对应的情况。
而一些超新星爆发了,或者某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在宇宙中是非常普遍的,这就使得动态星图的更新非常频繁。
有远见的文明,在走出星球之初,还未离开自己的行星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建起自己的星图。
当然,在短时间内,或者较小的尺度内,星球之间的位置其实变化不会很大。
就目前的消息,大部分文明对不同体系的称呼其实还算统一,虫族一般如下:
行星系,是指围绕一颗恒星的所有星球(行星、卫星、彗星等,但不包括恒星)的统称。
比如太阳行星系,就是指围绕太阳的全部星球组成的体系,一般作为恒星的太阳是其核心。
恒星系是指复数颗恒星构成的系统,。
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无数恒星组成的结构,是广义上的恒星系,但这种大尺度结构,一般会被直接称之为星系。
而小的结果,比如双恒星系统、三合星系统、或者更多的,虽然也是恒星系统,但一般称其为聚星系统,这是为了方便区分。
以这种算法,被多颗行星围绕的单颗恒星,如果将她放在更大尺度考虑,那么它就是恒星系的一员。如果放到较小尺度考虑,它就是行星系的核心。
当然以上只是笼统的说法,宇宙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情况。
比如同时围绕黑洞的多颗恒星、行星和其他黑洞。
或者距离很近乱成一锅粥,不知道哪一年就会碰撞的一大堆星球。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水果不加糖 作品《变身成虫族女皇又怎样?》第311章 离开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