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过。死了一大批大臣、官僚之后,被吐蕃入寇“六军自散,诸镇无兵至者”教训了一回之后,就不惩治了。
罗安堡的幽灵这位读者有一句说得对——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进步让武夫不依靠地方的传统文化贵族也能有效治理地方。
但这句话只适用于成德、魏博。真正可以称为“武人政治”的,也就这两家。
“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进步让武夫不依靠地方的传统文化贵族也能有效治理地方”这句话在赵、魏还要加个前置条件。
两家作为叛军主力余孽,处于被重点孤立、防遏、谩骂,随时可能遭到中央和一圈防遏藩镇的重拳。
严峻的外部生存压力倒逼他们自身不得不加强读书、学习,以建设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军府。迫使他们不得不提倡忠孝节义,打击不法,自我消化、镇压、铲除野心家和兽兵,以建设一个和平、向善、有序、团结、生产生活有序的基本盘。
说白了,逆向进化出来的。
自己素质一高,自己既掌笔杆子、又握刀把子,军人允文允武,对所谓的世家大族、进士、寒门奇才,并无依赖。我不需要你们,也能有效治理地方。
比文化,你读书人不一定比得过魏博衙兵。大头兵罗弘信被立为节度使,去世后,其子罗绍威坐堂断案,赋诗概括案件情况,以定对错。
说回原题。
大规模的失控经过代、德、宪三朝在李纯政府的努力下得到了相当约束。穆、敬、文、武、宣、懿这六十年,恢复了局部失控、偶尔失控但整体可控的局面,直到巢乱,各种妖魔鬼怪纷纷亮相。这一次乱了一百年,杀材、老百姓折腾得自己都害怕了。
再说说崇文抑武。
许多人把这个归结给赵大
其实从中唐一开始就在不断想办法了。
到了晚唐五代,几乎全社会都在挖空心思抑制武夫,为此死掉的皇帝、节度使、将帅就不一一列举了。
崇文抑武,就是有它的必然性。赵氏只要不想宋朝变成中唐至五代这个内脏爱好者、杀人狂、强奸犯、劫犯、兽兵横行,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路边野狗都朝不保夕的社会,就必然继承。
其次,崇文抑武,不等于虐待、刻薄军人。
翻翻宋、明、清的法令、诏书,允许那帮人把武夫当狗踩吗。朝廷各部门拼命挤出款项采购物质供应军队,结果明军饿着肚子打仗。动辄欠饷数年。田地家产被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