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啊,看你年纪也不小,怎的如此糊涂啊!”
“你借钱给他就算了,收了借据,若能请来讼师上下打点,以后闹到官府那里去,也不是没可能将钱要回来!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收他那一匹布作抵押啊!那一匹粗布不值几个钱,你收了之后,要钱就更难了!”
众人你一嘴我一嘴。
平头老百姓,哪个没有遇到过这种事?莫管平时心善与否,此时都想把他给劝醒。
劝着劝着,那刘赖子便抱着一匹布飞一样的跑了回来,生怕道人反悔似的。
“道长拿着!”
“多谢。”
七师兄看了看这匹布,果真如四周围观百姓所说,乃是一匹粗布,并不值钱。
不过他刚到清逸观,观中什么也没有,修道之人也用不了什么好布。这匹粗布用来做门帘、做枕套围裙什么的都是不错的。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七师兄笑着说道:“写借据吧。”
当即借来纸笔,写了借据,签字画押。
“钱呢?”
刘赖子拿着借据看着他。
“稍等,容我找找。”七师兄笑着走到一旁,“百两银子,加上利息,如今该是几何啊?”
“什么利息?”
“借这么多钱,怎么可能没有利息?没有利息怎么行?”
刘赖子刚想反驳,听见四周百姓又开始骂自己,他既怕挨骂又怕影响到今后做生意,想到反正都是这道士出钱,自己无论如何也是“还不起”的,便索性道:
“那我重写一张就是!给他算二十两银子的利息如何?”
“十几年才二十两?怎么也得五十两。”
“五十?那也”
“刘公借我的,可以不算利息。”
“你说的啊!五十就五十!”
“请重写借据吧!”
刘赖子便撕了这张借据,又重写一张。
七师兄则继续取钱。
众人便见道人从马儿背上取下一个包裹,包裹鼓鼓囊囊,不过看着很轻的样子,他将手伸进去一通摸索。
一下拿出一锭束腰蜂窝银。
一下拿出几块碎银。
如此好几下,终于凑够一百五十两。
“钱!”
“借据!”
“罗老三你的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