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厂虽是大明的第一个钢铁厂,规模相较于其他铁场也算大了,可目前也只不过有一千多职工,算上家属也就几千人。
所以,配套的学校、卫生机构虽也在刘宽计划内,却排在很后面。
离开宿舍大院工地后,刘宽又在王不群、龚正等官吏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高炉炼铁、炼钢的各项准备工作。
虽然王不群、龚正之前便检查了很多遍,但刘宽还是亲自了解一番才放心。
见确实没什么问题,刘宽这才下令开炉炼铁。
高炉附近不仅温度高,而且有一定危险,刘宽等官吏自不会站在近处。
却也没有离得多远,就在百多步外一处土坡上观看着。
见高炉周围,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王不群颇为兴奋地道:“若无意外,这座高炉一次可炼得生铁三千余斤,是铁场原来那些炼铁炉的三倍!”
“若转炉炼钢能如副郎所讲的,转化率达到七八成,这一路便可获得两千七八百斤钢材!”
刘宽此时其实颇为忐忑,毕竟之前他是个冶炼行业的门外汉。
不过此时他面上却很镇定,闻言道:“高炉一次炼得生铁三千斤相较原来那些炼铁炉确实进步很大,但绝不是高炉炼铁的极限。”
“此法若成,以后钢铁厂可以尝试慢慢建造容量更大的高炉。”
“另外,这转炉炼钢最初是以炼低碳钢为主,但待日后炉子多了,可以专门建造几个试验炉,尝试炼制高碳钢、特种钢。”
各种钢材的概念刘宽第一次来视察时,便能讲过,故而此时王不群、龚正等都听得明白。
王不群理解刘宽这番话的意思——六合钢铁厂在生产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样的,他们这些钢铁厂官吏的仕途,也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能否上升,又什么时候上升,就看他们在钢铁厂的表现了。
看了约莫半个时辰,见工匠们有条不紊,没出什么纰漏,刘宽等人便离开了——高炉炼铁一次需要好几个小时,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回到铁冶所衙门,刘宽通过交谈、查看文档、账目等方式,了解钢铁厂的人事、财务等方面情况。
到日落时,又在食堂吃了晚饭,顺便检查了下食堂各方面情况。
随后回到铁冶所衙门,一直等到戌时末,一位负责在现场盯着的书吏兴冲冲地跑了进来,高声道:“出铁了!”
听闻此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