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砸中一人面门,鼻血登时就下来了。
“打!”
“打他!”
“打他们!”
“打死他们这群狗日的!”
“”
上百位翰林,在内阁直庐门前,打的彼此头破血流,官袍破烂,不比街头混混好多少。
而这场恶斗,被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全程目睹,所有人的眉头紧皱。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圣上清洗了几轮官场,但凡在京城内,有点本事的翰林、进士、举人,都被朝廷委以重任。
能始终未被提拔的,要么是腐儒,要么是废物,如今的翰林院这群翰林,则两者兼有。
既是腐儒,又是废物!
“撤了翰林院吧。”高拱提议道。
翰林院,是唐初开置的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等到大明朝以后,大部分职能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这才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言。
可以说,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唐、宋、明三朝,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士大夫中的精英,朝野地位优越。
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包括现在的张居正内阁,除胡宗宪以外,皆是翰林中人。
成为翰林学士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士人金榜题名后,追求翰林研学之道,而没有主政地方的经历,直接或间接浪费了不少人才。
大明朝‘重文轻武’的重文,很多好处就是重在翰林院。
在唐宋时,翰林院还有为皇帝执笔拟诏、拟文的作用,但到了大明朝,内阁抢了翰林院太多工作,诏书,翰林院根本没机会接触,拟文,就比如说当今圣上喜欢的青词,也是内阁阁老来完成。
而且,从陈以勤进入地方开始‘清丈田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中斩蛟 作品《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第二百零五章 当世圣人,石见银山!